民法第248條 收受定金之效力
1.訂約當事人之一方,由他方受有定金時,推定其契約成立。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定金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按被告對於原告起訴主張之請求,提出抵銷之抗辯,祇須其對於原告確有 已備抵銷要件之債權即可,至被告已另案起訴請求,則不影響被告抵銷之 行使。又抵銷不以雙方之債權明確為要件,故損害賠償債權當事人間,雖 於其成立或範圍有所爭執,亦非必俟判決確定後始得抵銷。
|
|
-----------------------------------------------------
裁判案由:
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3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按契約有預約及本約之分。其因當事人由他方受有定金,依民法第二百四 十八條規定,視為成立之契約。究為「本約」抑係「預約」,應依其情事 解釋當事人之意思訂之,不得謂凡有定金之授受者,即概視為已成立本約 。依兩造所簽訂小訂協議書 (見一審卷第九頁) ,不僅標題明示為「小訂 」,其內容又有「俟正式契約時」等語之記載,上訴人張○○霞辯稱小訂 協議書僅係預約性質,似非無據。
|
|
-----------------------------------------------------
裁判案由:
返還價金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9 月 10 日
裁判要旨:
查訂約當事人之一方,由他方受有定金時,其契約視為成立,民法第二百 四十八條定有明文。
|
|
-----------------------------------------------------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保證金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違約定金在供契約不履行損害賠償之擔保,其性質應認為最低損害賠償額 之預定。此與違約金除當事人另有訂定外,視為因不履行債務而生損害之 賠償總額,尚有不同。故一方當事人交付之定金過高,而與他方當事人所 受損害顯不成比例時,即應認當事人所交付者,已非違約定金,而為價金 之一部先付,交付之當事人自得請求返還超過損害部分之金額,以求公平 。
|
|
-----------------------------------------------------
裁判案由:
請求給付報酬款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3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代被上訴人與訴外人廖清正所訂立之買賣預約書所約定之總價款為 一千一百十五萬元,係在上開約定委售底價之上 (見一審卷六頁反面) 。 上訴人據此主張,依民法第二百四十八條之規定,上訴人所媒介之契約已 視為成立 (見原審卷四二頁反面) ;又主張,被上訴人嗣藉故不遵守契約 給付報酬,依民法第一百零一條第一項之規定,視為條件已經成就,被上 訴人仍應支付報酬云云 (見原審卷四三頁) ,均屬重要之攻擊方法。原審 恝置不論,自有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
|
|
-----------------------------------------------------
裁判案由:
請求確認租賃關係存在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租金為租賃契約必要之點,依民法第一百五十三條第二項規定,當事人對 此必要之點意思一致,契約始推定其成立。
|
|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6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於翌 (十六) 日即將定金退還,表示解除契約,同月十八日以較高 價售予第三人鍾發陸,有存證信函及建物登記簿謄本附卷為證。則被上訴 人主張兩造買賣契約不能履行,係因可歸責於上訴人所致,應可採信。上 訴人依民法第二百四十九條第三款之規定,應加倍返還定金予被上訴人。
|
|
-----------------------------------------------------
裁判案由:
請求返還定金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3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契約有預約與本約之分。預約係約定將來訂立一定契約之契約,因履行預 約而訂立之契約為本約。其因當事人由他方受有定金,依民法第二百四十 八條規定,視為成立之契約,究為本約抑係預約,應依其情事解釋當事人 之意思定之,不得謂凡有定金之授受者,即概視為已成立本約。
|
|
-----------------------------------------------------
裁判案由:
請求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12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被上訴人既本於預約,請求上訴人訂立本約,則本約之內容應具體而確定 ,原審就此應行使闡明權,命被上訴人為適當之聲明及陳述,上訴人如對 之有所爭執,則事實審法院即應就調查證據之結果,依民法第一百五十三 條第二項後段規定,按事件之性質,就當事人不一致之內容確定之,期本 約之內容合法、可能而確定。
|
|
-----------------------------------------------------
裁判案由:
請求損害賠償(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 79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二百十六條第一項所謂所受損害,即現存財產因損害事實之發生而 被減少,屬於積極的損害。所謂所失利益,即新財產之取得,因損害事實 之發生而受妨害,屬於消極的損害。
|
|
-----------------------------------------------------
裁判案由:
請求酬金
裁判日期:
民國 79 年 03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五百二十九條規定,關於勞務給付之契約,不屬於法律所定其他契 約之種類者,適用關於委任之規定。居間契約係指當事人約定,一方為他 方報告訂約之機會,或為訂約之媒介:他方給付報酬之契約而言 (民法第 五百六十五條) 。是居間契約為勞務給付契約之一種,其與委任契約不同 者 (一) 居間之內容限於他人間行為之媒介,且以有償為原則。 (二) 居 間人報酬之請求,以契約因其報告或媒介而成立者為限。 (三) 所支出之 費用非經約定,不得請求償還 (民法第五百六十八條) ,從而居間契約之 有關規定應優先於委任契約之規定而適用。
|
|
-----------------------------------------------------
裁判案由:
所有權移轉登記
裁判日期:
民國 78 年 08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民法第七百六十條規定不動產物權之移轉或設定,應以書面為之。係指物 權契約而言。關於買賣不動產之債權契約乃非要式行為,買賣契約既經合 法成立,出賣人與買受人間固無再訂立書面買賣契約之必要。
|
|
-----------------------------------------------------
裁判案由:
履行契約
裁判日期:
民國 72 年 10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行使債權,履行債務有無違背誠信原則;行使權利有無權利濫用,均係對 於權利行使或債務履行行為所作行為價值之判斷,除有涉及法律原則重要 性之情形外,屬於事實審法院,依職權認定事實之問題,尚不生適用法規 顯有錯誤情事。
|
|
-----------------------------------------------------
裁判日期:
民國 70年
裁判要旨:
契約本有預約與本約之分。預約云者,謂約定締結本約之「契約」,唯使 當事人負擔須為訂立本契約之意思表示之債務。其因當事人由他方受有定 金者,依民法第二百四十八條規定,應視為成立之契約。惟究為「本約」 抑係「預約」,應依其情事解釋當事人之意思定之,不得謂凡有定金之授 受者,即概視為已成立「本約」。(已審編為判例)
|
|
-----------------------------------------------------
裁判案由:
履行契約
裁判日期:
民國 69 年 06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查系爭土地係屬耕地,第一審命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訂立之買賣契約,其所 約定之給付,亦為移轉私有農地之所有權於被上訴人。第以被上訴人係營 利私法人,如非以農耕為業務,依法不得為系爭田地所有權之承受人。則 第一審命上訴人與被上訴人訂立之買賣契約所約定之給付,即屬違反土地 法第三十條第一項強制規定之行為,亦即法律上之給付不能,依民法第二 百四十六條第一項規定,以不能之給付為契約標的者,其契約為無效。
|
|
-----------------------------------------------------
裁判日期:
民國 68 年 11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預約義務人違反其義務時,預約權利人不得逕依預定之本約內容主張權 利〕 預約乃約定將來成立一定契約之契約,買賣預約,非不得就標的物及價金 之範圍先為確定,但不能因此即認買賣本約業已成立。又預約義務人如違 反其義務時,預約權利人僅得請求其履行訂立本約,並得請求捐害賠償, 或解除預約,不得逕依預定之本約內容主張權利。本件上訴人出具之定金 收據一紙。既有定期另訂合約及逾期不訂約,將生如何效果之記載,能否 因該收據同時載有買賣標的物及其價金範圍,而認其非預約而為買賣本約 ,已非無疑。果屬預約,依上說明,被上訴人是否得向上訴人逕行請求辦 理系爭土地之所有權移轉登記及交付土地,亦非無研究餘地。復按所謂定 金,依民法第二百四十八條規定,屬於成約定金性質,預約亦可因授受定 金而視為成立,如約定不履行契約義務時,沒收定金,通常應解為對於受 領定金之一方當事人所為保留契約解除權之約定。付定金當事人之一方, 如確有違約情事,他方若表示沒收定金時,即應認係已有約定保留契約解 除權之行使,應使發生契約解除之效力。
|
|
-----------------------------------------------------
裁判日期:
民國 68年
裁判要旨:
〔當事人之一方不依預約訂立本約,他方非不得另行請求給付違約金,縱 約定之違約金額過高,亦僅係法院得否核減問題〕 訂約當事人之一方由他方受有定金者,其契約視為成立。民法第二百四十 八條定有明文。從而,原審既認定兩造已授受定金十六萬元,依上開法條 ,似難謂兩造契約未成立。再依兩造所述及交付定金之事實,雙方是否先 為買賣預約並交付預約定金?嗣後雙方因價金支付方法未能協致而未訂立 書面買賣本約?應予究明。如係如此,且依誠信原則,未訂立本約係由於 被上訴人不履行時,上訴人似非不得請求另行給付定金十六萬元 (實係民 法第二百五十條第一項之違約金性質) 。縱有過高,亦係法院得減至相當 數額問題。尚不能謂上訴不得依據預約請求給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