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8條
國外對國人犯罪之適用
1.前條之規定,於在中華民國領域外對於中華民國人民犯罪之外國人,準用之。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108 年 02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一)刑事審判旨在實現刑罰權之分配正義,對犯罪行為之評價,自應罪 刑相稱,罰當其罪,即合乎罪刑相當原則,過度評價或評價不足, 均為所禁。被告犯罪行為如合於數個犯罪構成要件,除完全合致之 情形(如法規競合)而無庸逐一論罪外,所犯各罪均應受評價,以 符上開原則。縱在想像競合犯之例,其所犯各罪仍受評價,僅因法 律規定予從一重處斷而已。同理,在犯罪合於數個減免寬典時,除 各個減免規定完全合致(如刑法第 102 條規定內亂罪自首者減免 其刑,為同法第 62 條前段自首得減其刑之特別規定)外,縱有部 分合致之情形,然其規範目的、要件之限制、寬嚴有別,仍應併存 適用而遞減免其刑,非逕可謂其一減免規定,當然為他減免規定所 包括,而祇擇一適用,此亦罪刑相當原則之所然。 (二)按證人保護法第 14 條第 1 項關於被告在偵查中供述待證事項或 其他正犯或共犯之犯罪事證,使檢察官得以追訴其他正犯或共犯者 ,減輕或免除其刑之規定,揆其立法目的,乃藉刑罰減免之誘因, 以鼓勵被告或犯罪嫌疑人供出其他共同犯罪成員,俾瓦解共犯結構 ,澈底打擊難以查緝之集體性、隱密性之重大犯罪,通稱「窩裡反 條款」;此適用對象,須合於該法第 2 條所定之案件,且須於偵 查中翔實供出與該案情有重要關係之待證事項或其他正犯或共犯之 犯罪事證,因而使檢察官得以有效追訴其他正犯或共犯;其前提要 件,尚須經檢察官事先同意,由檢察官視案情偵辦進程及事證多寡 ,衡酌是否有將其轉為污點證人之必要性;重在對於其他成員之追 查訴究,期能一網打盡、繩之以法。另貪污治罪條例第 8 條第 2 項規定犯同條例第 4 條至第 6 條之罪,在偵查中若自白,如有 所得並自動繳交全部所得財物者,減輕其刑,倘因而進一步查獲其 他正犯或共犯者,則可減輕或免除其刑。此適用對象,不須經檢察 官事先同意,對於犯該條例第 4 條至第 6 條之罪而有所得者, 除在偵查中自白及因而查獲其他正犯或共犯者外,尚須具備自動繳 交全部所得財物之要件;立法旨趣在鼓勵公務員犯貪污罪後能勇於 自新,對自己之犯罪事實為坦白供出,並就自動繳交全部犯罪所得 者,足認確有悛悔向善之意;雖亦會供出他人,然重在犯罪行為人 自白、悔過,並期訴訟經濟、節約司法資源。由此得見,貪污治罪 條例第 8 條第 2 項與證人保護法第 14 條第 1 項減、免規定 之規範目的有別,適用要件、範圍亦不一,僅有部分合致,如同時 符合上開 2 個減免規定,法律既無類似想像競合犯從一重處斷之 規定,自應依刑法第 70 條規定,除應適用貪污治罪條例第 8 條 第 2 項規定(第 8 條第 2 項前段、後段結合為一獨立減、免 規定,僅須適用第 8 條第 2 項)減、免其刑外,尚應依證人保 護法第 14 條第 1 項之規定遞減、免其刑,始足提供更多誘因, 鼓勵被告一再採取有利於己之配合作為,以達全體法規範目的,並 符罪刑相當原則,此為本院最近一致之見解。
|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3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 185 條之 3 第 2 項乃結合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 0.05 以 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及過失致人於死罪或過失傷害致人重傷罪之構成 要件,合為一獨立規範構成要件之特別處罰規定,而成為一加重結果犯之 處罰類型,以行為人對於基本(酒駕)行為有故意,對於加重結果(致死 或致重傷)有過失,始令其負該加重結果之責,則倘被害人為兒童或少年 ,因對其造成侵害之行為係屬加重結果部分之過失肇事犯行,而非屬基本 行為之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 0.05 以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行,故 法院尚難僅因立法者以加重結果犯之處罰類型規範,即遽認符合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112 條第 1 項前段「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及少年 犯罪者」之要件而加重其刑。 裁判法院: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
|
----------------------------------------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8 月 31 日
|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7 月 27 日
|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7 月 27 日
|
|
----------------------------------------
裁判案由:
聲請羈押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5 月 21 日
|
|
----------------------------------------
裁判案由:
遺棄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27 日
|
|
----------------------------------------
裁判案由:
選罷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14 日
|
|
----------------------------------------
裁判案由:
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15 日
|
|
----------------------------------------
裁判案由:
煙毒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15 日
|
|
----------------------------------------
裁判案由:
煙毒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04 日
|
|
----------------------------------------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4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原判決理由中已就上訴人所受刺激,並犯罪之動機、手段、所生之危害, 犯後態度等一切情狀,予以綜合考量,殊無所指有未審酌刑法第五十七條 第三款、第八款、第十款之情形,又原審雖將第一審依連續殺人罪之判決 撤銷,改依想像競合犯論處,然其在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條第一項殺人罪之 法定本刑範圍內,量處上訴人死刑,於法並無不合。
|
|
----------------------------------------
裁判案由:
背信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1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之背信罪,以為他人處理事務,意圖為自己或第三人 不法之利益或損害本人之利益,而為違背其任務之行為,致生損害於本人 之財產或其他利益為要件,而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詐欺罪,則以意圖 為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人將本人或第三人之物交付為要件 。此觀之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規定自明。又刑 法上之背信罪為一般的違背任務之犯罪,若為他人處理事務,意圖為自己 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以詐術使他人交付財物者,應成立詐欺罪,不能論 以背信罪。
|
|
----------------------------------------
裁判案由:
殺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3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按頸部為人體之要害部分,以手掐住人之頸部,足以置人於窒息死亡,此 為公知之事實,上訴人竟執意為之,直至被害人被掐頸部窒息死亡後復將 屍體遺棄於廢工場內並引火焚燒以毀損之,其故意殺人、遺棄並毀損屍體 ,罪證已臻明確。
|
|
----------------------------------------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2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因其母張邱盛蘭個性好強,專權暴躁,屢受嚴厲管教、苛責,致案 發時處於強度之心理壓力狀況下,對其母為突發性之攻擊行為,又毫無緣 由弒殺其父,犯罪後深知悔悟,其親友張秉清等多人亦具狀求情,惟其不 顧父母養育之恩,竟橫加勒殺,且手段殘忍,嚴重違反倫常,法所不容等 一切情狀,就弒母部分,量處無期徒刑,弒父部分判處死刑,均褫奪公權 終身,應執行死刑,褫奪公權終身。
|
|
----------------------------------------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73 年 04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放火燒被害人住宅,雖僅室內傢俱燒燬,其房屋構成部分及門窗均 未喪失效用,但上訴人係以汽油潑灑房屋,並引火點燃,足見有放火燒燬 現供人使用房屋之犯意,應成立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三項、第一項放火 燒燬現供人使用住宅未遂之罪名。
|
|
----------------------------------------
裁判案由:
瀆職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28 年 02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之酌量減輕,必於犯罪之情狀可憫恕時,始得為之,為刑法第五十 九條所明定,至情節輕微僅可為法定刑內從輕科刑之標準,不得據為酌量 減輕之理由,原判決既未認上訴人之犯罪情狀有何可憫恕之處,僅謂情節 尚輕,輒依同法第五十九條酌減本刑,其援引法令,自屬失當。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