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284條
過失傷害罪
1.因過失傷害人者,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十萬元以下罰金;致重傷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十萬元以下罰金。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108 年 02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一)追訴權時效期間,自犯罪成立之日起算。為刑法第 80 條第 2 項 前段即舊刑法第 97 條第 2 項所明定,其將暫行新刑律第 69 條 第 2 項規定之「自犯罪行為完畢時起算」,改為「自犯罪成立之 日起算」,蓋時效為消滅刑罰而設,故必以刑罰權之存在為前提要 件,如以行為完畢之日為準,不問結果發生於何時,則刑罰權尚未 發生,已先行起算追訴權時效,於理殊有未洽。至於所謂「犯罪成 立之日」係指行為實現犯罪構成要件之日而言,與行為終了之日有 別,是以在結果犯如行為終了,而結果尚未發生時,時效即不得起 算。刑法上之過失犯,以行為人應注意並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於 發生危害之結果為成立要件,為結果犯之一種,故在過失犯,須有 危害發生時,始能成立犯罪,即追訴權時效,方能據此起算。本件 上訴人等因業務過失行為,致發生如附表三所示住戶賴○安等 115 人死亡及附表四所示周○等 104 人受傷或重傷之結果,其結果之 發生係在民國 105 年 2 月 6 日美濃地震後始發生,揆之上開 說明,上訴人等所涉犯業務過失致死等罪,於斯時始成立,而檢察 官於 105 年 2 月 6 日美濃地震後即分案開始偵查,並於同年 4 月 6 日提起公訴,其追訴權時效尚未完成。張○寶、洪○汗上 訴意旨主張過失犯之不法過失行為完成即屬其犯罪成立時,追訴權 時效應自斯時起算,其等所犯業務過失致死等罪至遲應於維○○龍 大樓取得使用執照之 83 年 11 月 11 日時即已成立,其追訴權時 效已完成云云,要屬誤會。 (二)行為人未具備為特定行為所必要之知識與能力,即貿然承擔該特定 行為,對於行為過程中出現之危險無能力預見或不能採取有效之迴 避措施,因而導致結果發生,行為人此種知識與能力之欠缺,於實 施該特定行為前既有預見或預見可能性,仍膽敢超越其個人知識及 能力而為該特定行為,本身即構成所謂之超越承擔過失,行為人當 不得主張無主觀注意義務之違反以排除其過失責任。洪○汗就維○ 大樓於申請建造執照、變更建造執照時,就結構分析、設計及建築 設計圖之繪製方面,本非其專業,亦不具相當之專業知識與能力, 竟為指示繪圖員繪製結構計算書之結構平面草圖、建築設計圖說之 柱配筋詳圖、平面圖、結構平面圖之行為,應負超越承擔過失。 (三)刑法上過失責任之成立,除客觀上注意義務之違反外,尚須以行為 人對於犯罪之結果有預見可能性及迴避結果可能性,且結果之發生 與行為人之過失間,有相當因果之關聯性,方足當之。而 2 人以 上同有過失行為,各別過失行為單獨存在雖均不足造成結果發生, 然若併存累積相結合後始發生作用,且就各別行為所存在之事實, 客觀地加以觀察,可認有損害結果發生之必然性時,則仍應負過失 之責。本件原判決已敘明:鑑定報告固認結構設計時低估靜載重 44.3% ,連帶地震最小總橫力亦低估 16.3%(即結構分析與設計方 面,鄭○旭、張○寶、鄭○貴各有過失),但經推估原設計可以抵 抗之地表加速度則高於本次地震所測得之東西向地表加速度,惟亦 認因已有靜載重及地震橫力低估,再加上施工時,將梁、柱主筋誤 用中拉力鋼筋,相當鋼筋量不足約 1/3(即建築施工、監造方面, 林○輝、張○寶、鄭○貴各有過失),此兩項因素合併發生後,成 為引發大樓倒塌之主因。由此可徵,結構設計之靜載重、地震橫力 低估與建築施工之梁柱主筋使用錯誤,此兩項疏失,各別單獨存在 雖均不足造成結果發生,然若併存累積相結合後即引發維○大樓倒 塌,且就上開各別行為所存在之事實,客觀地加以觀察,可認有損 害結果發生之必然性,則結構設計之靜載重、地震橫力低估仍屬維 ○大樓倒塌原因,鄭○旭此部分過失與維○大樓倒塌致住戶死傷間 ,仍有相當因果關係,應負業務過失致人於死等犯行之責任。
|
|
裁判案由:
刑事補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10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06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106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08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2 月 01 日
裁判要旨:
重傷害定義的適用與涵攝既使用如此多的不確定法律概念,而使標準不明 的情況,基於罪刑法定原則,應儘可能透過類型化使其明確化。為與醫學 機能觀點相互對應,並提出一般性的適用標準,有關「毀敗或嚴重減損一 肢以上之機能」的認定,「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及衛生福利部所訂 定的身心障礙者鑑定表所為的殘障鑑定,雖不得作為唯一的認定標準,但 該鑑定表所作的分類與判斷標準,仍不失作為建立類型化的參考準據。參 照身心障礙者鑑定表的規定,「肢體障礙」依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三類:重 度、中度及輕度,並區分上肢、下肢而有不同的肢體障礙判斷標準,其中 的「輕度肢體障礙」即相當於刑法上所謂的「嚴重減損」標準。而依照身 心障礙者鑑定表的判定,在上肢部分,不僅「一上肢的拇指及食指欠缺或 機能全廢者,或有顯著障礙者」、「一上肢三指欠缺或機能全廢或顯著障 礙,其中包括拇指或食指者」、「兩上肢拇指機能有顯著障礙者」屬於「 輕度肢體障礙」,「一上肢機能顯著障礙者」也應包括在內;至於在下肢 部分,「一下肢自踝關節以上欠缺者」、「一下肢的機能顯著障礙者」、 「兩下肢的全部腳趾欠缺或機能全廢者」、「一下肢的股關節或膝關節的 機能全廢或有顯著障礙者」,均屬於「輕度肢體障礙」,都相當於刑法上 所謂的「嚴重減損」標準。前述身心障礙者鑑定表的判定標準,即與我國 司法實務:「第二指為手之一部,因傷害結果,不能伸屈自如,雖與手之 機能有關,然僅係該指喪失活動力,尚非毀敗全肢之機能」、「手之作用 全在於指,上訴人將被害人左手大指、食指、中指砍傷斷落,其殘餘之無 名指、小指即失其效用,自不能謂非達於毀敗一肢機能之程度」的見解, 相互吻合。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1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所謂業務,係指個人基於其社會地位繼續反覆所執行之事務,包括 主要業務及其附隨之準備工作與輔助事務在內。此項附隨之事務,並非漫 無限制,必須與其主要業務有直接、密切之關係者,始可包含在業務概念 中,而認其屬業務之範圍。考刑法所以對於業務過失傷害行為課予較重於 普通過失傷害行為之法定刑,乃因此等業務上行為,固為行為人基於其社 會生活上地位所必要之行為(如物流業者之駕車運送貨物、計程車司機之 駕車載運客人、護士之為病人注射等),然往往亦為可能危害他人生命、 身體之行為,因此等行為之反覆性、繼續性,其危險更形提高,是從事此 等業務上行為之人,自負有較高之注意義務。然行為人凡從事上述危險行 為,不論其目的為何,一律認為其具有較一般人高之注意義務,殊顯過苛 ,故仍應以其為上述危險行為時,是否係基於其社會生活上之地位而具有 反覆繼續為此等行為之目的,倘與上述目的無關者,自非屬業務上之行為 。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0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94 條第 3 項「未注意車前狀況」之概括條款,其 規範意旨並不限於肇事撞擊點於車前之情形,毋寧應指駕駛人就車前一切 動態應予注意,此一「注意車前狀況」之注意義務範圍,並涵蓋原在車前 ,嗣因駕駛行為之動態發展而環繞車輛周邊之具體風險管理,所須採取必 要之安全措施在內。交通過失犯之注意義務,原不以道路交通安全規則所 列舉之義務為限。而注意義務之來源,除交通法規、行政法規,或其他刑 法以外的特別法律規範外,主要仍來自於事實上的因果關係所形成之社會 生活規則。至於交通、行政法規列舉之注意義務,僅僅因於特定生活領域 之社會生活涉及對法益侵害特具特殊危險性之事項,其社會生活規則也具 有較高度的客觀性而得以嚴格的因果律予以檢驗,始特別以法規之形式予 以規定,並不表示除法規列舉之注意義務以外,即無其他義務。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3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 185 條之 3 第 2 項乃結合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 0.05 以 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及過失致人於死罪或過失傷害致人重傷罪之構成 要件,合為一獨立規範構成要件之特別處罰規定,而成為一加重結果犯之 處罰類型,以行為人對於基本(酒駕)行為有故意,對於加重結果(致死 或致重傷)有過失,始令其負該加重結果之責,則倘被害人為兒童或少年 ,因對其造成侵害之行為係屬加重結果部分之過失肇事犯行,而非屬基本 行為之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 0.05 以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行,故 法院尚難僅因立法者以加重結果犯之處罰類型規範,即遽認符合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112 條第 1 項前段「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及少年 犯罪者」之要件而加重其刑。 裁判法院: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12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律師執行職務之範圍,包括擔任刑事自訴案件之代理人。是法官不得執行 律師職務,當然包括不得擔任刑事自訴代理人,其為自訴人者,亦應委任 律師為自訴代理人。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10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過失犯罪中行為人對特定危險是否有客觀之注意義務,應參酌專業分工法 理及專業技術成規,並考慮行為人在特定時空所處之實際情況以定之。又 ,注意義務係指每 1 個人對於法律所禁止之法益侵害結果之發生,應注 意避免之義務,適用於一般具有因果相關之人。而注意義務之來源,除刑 法、其他法規、行政處分外,尚包括契約在內,故民法第 148 條有「行 使權利、履行義務,應依誠實信用之方法為之」之規定。且在交易習慣上 ,對於自己之契約行為,可能引起對他人法益侵害之附隨性之危險情節, 亦有盡一般安全注意義務之責。又,行為人履行內在之注意義務(即以 1 個具有良知與理性而小心謹慎之人,處於與行為人同一樣之情狀下,所能 具有之內在注意),必須進而履行外在之注意義務,其行為始不具行為不 法,所謂「外在的注意義務」,乃指行為人基於對其行為之危險方式與危 險程度之認識與預估,進而為達到避免發生構成要件該當結果之目的,所 應保持之注意。「外在的注意義務」,尚包括查詢或蒐集為了履行注意義 務所不可或缺之資訊。亦即行為人於實施危險行為之前,對於避免該危險 所必要之知識、技能、經驗等等,必須即時探詢、學習或設法獲得。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5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所謂容許性之風險,是指行為人所從事之風險行為雖有造成些損害他人利 益之結果,然為因應科技發展之需要或求取社會更大之利益,故容許此一 風險有存在之必要,並進而賦予其阻卻不法或阻卻違法性之法效果。然即 便如此,容許性之風險仍不能自外於客觀注意義務之檢視。換言之,行為 人所創設之風險行為,除須具有社會相當性外,亦必須在其所創設之風險 行為內,遵守因該風險行為所設定之安全條件,即行為人僅需就風險行為 所設定之安全條件盡注意義務為已足,不以對結果之發生盡到防止義務為 必要,此係從「信賴原則」為觀點考量出發,參與風險社會之每一個人均 相信,彼此均能遵守該風險行為所創設之注意義務,共同為安全可能性。 裁判法院:臺灣臺北地方法院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11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立法目的,係為加強道路交通管理,維護交通秩 序,確保交通安全所制定,主要在規範道路交通管理及處罰,道路交通管 理處罰條例第 1 條、第 2 條定有明文。至於諸如車輛分類、行駛規定 、車輛行駛車道劃分、行人通行、道路障礙及其他有關道路交通安全等事 項之規則,則應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之規定,此酌諸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 例第 92 條第 1 項及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1 條規定即明。據此,可知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是在針對違反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之行為,予以行政 裁罰,至用路人有無違反行駛規定及路權歸屬等關於交通安全之事項,則 應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之規定,據以認定用路人對於交通事故之發生有無 過失。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06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交通違規之行政處罰與刑事責任應予分離認定,非必「行政違規行為即有 過失」,應考量「違規是否為肇事原因」,意即違規行為與肇事是否有因 果關係,方得據為認定過失之據,不得單純以行為人未考領適當之駕駛執 照即論以有過失。經查,證人蘇○○證稱被告平日會從家裡駕車到田裡, 兩地開來開去,被告亦自承其駕駛車號 82XX-JK 號自小貨車已十幾年, 從未發生車禍,是認被告雖未領有駕駛執照,然其具相當之駕駛能力,故 未曾發生車禍,而其配偶亦放心由其駕車。故認本件肇事發生,有合理懷 疑係因被告突發顱內出血,致影響其執行力,無法執行左打方向盤或腳踏 煞車之動作,或是延緩其執行該等動作之能力,而在被告突發顱內出血之 情形下,如被告考領有適當之駕駛執照,其仍將因無能力注意而無法避免 本次肇事,反之若於無此突發顱內出血之情形下,因被告之無照駕駛行為 ,並不必然皆發生肇事之結果,故認被告之無照駕駛行為與本件車禍之發 生,不存在相當之因果關係。 裁判法院: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11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肇事逃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9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6 月 27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4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4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重傷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因犯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1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重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1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誣告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7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因業務過失重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7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5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2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肇事逃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聲請交付審判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致重傷)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9 月 30 日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6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3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2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1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1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9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3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3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1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1 月 18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1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0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9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8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7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交通肇事逃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3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2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2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2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2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2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1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9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9 月 04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8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一)按判決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 七十八條定有明文。次按憲法第八條第一項規定,人民身體之自由 應予保障,非由法院依法定程序,不得審問處罰。憲法第十六條並 規定人民有訴訟之權。現役軍人亦為人民,自應同受上開規定之保 障。又憲法第九條規定:「人民除現役軍人外,不受軍事審判。」 乃因現役軍人負有保衛國家之特別義務,基於國家安全及軍事需要 ,對其犯罪行為得設軍事審判之特別訴訟程序,非謂軍事審判機關 對於軍人之犯罪有專屬之審判權。至軍事審判之建制,憲法未設明 文規定,雖得由立法機關裁量而以法律定之,惟軍事審判機關所行 使者,亦屬國家刑罰權之一種,其發動與運作,必須符合正當法律 程序之最低要求,包括獨立、公正之審判機關與程序。觀諸民國八 十八年十月二日修正公布,同年十月三日起施行之軍事審判法,其 修正過程,考量「刑事訴訟之審判權,原則上應由法院行使;現役 軍人如涉嫌犯罪,唯有在必要之情況下,方有接受軍事審判之義務 。」並明定軍法案件得上訴司法之最高法院或高等法院,完成軍司 法終審一元化之目標,尤為瞭然。又刑事訴訟法第一條第一項規定 :「犯罪,非依本法或其他法律所定之訴訟程序,不得追訴、處罰 。」第二項規定:「現役軍人之犯罪,除犯軍法應受軍事裁判者外 ,仍應依本法追訴、處罰。」而軍事審判法即為刑事訴訟法之特別 法,依軍事審判法第一條第一項之規定:「現役軍人犯陸海空軍刑 法或其特別法之罪,依本法之規定追訴審判之,其在戰時犯陸海空 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以外之罪者,亦同。」顯見立法機關認為在「法 治國原則」下,軍事審判之範圍應有所抑制。是在承平時期,以現 役軍人犯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之罪者為限,始得依軍事審判法 之規定追訴審判之;如所犯為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以外之罪, 法既無得由軍法機關依軍事審判法之規定追訴審判之明文,揆諸上 開說明,自應由司法機關依刑事訴訟法之規定追訴處罰,其理至明 。雖立法機關前以確保國家安全,維護社會安定為由,曾以法律擴 張軍事審判之範圍,而於國家安全法第八條第二項規定:「現役軍 人犯罪,由軍法機關追訴審判,但所犯為陸海空軍刑法及其特別法 以外之罪,而屬刑法第六十一條所列各罪者,不在此限。」但依八 十八年十月二日修正公布,同年十月三日起施行之軍事審判法第二 百三十七條規定:「國家安全法第八條第二項自中華民國九十年十 月二日停止適用。」是自九十年十月二日起,關於現役軍人犯罪, 即不得再適用國家安全法第八條第二項之規定,而應回歸法治常態 之要求,依法律適用之基本原則,除軍事審判法有特別規定者外, 均應由司法機關依刑事訴訟法之規定追訴處罰。 (二)軍事審判法第五條第一項雖又規定:「犯罪在任職服役前,發覺在 任職服役中者,依本法追訴審判。但案件在追訴審判中而離職離役 者,初審案件應移送該管第一審之法院,上訴案件應移送該管第二 審之法院審判。」第二項規定:「犯罪在任職服役中,發覺在離職 離役後者,由法院審判。」依其立法體例,係在補充軍事審判法第 一條之規定,必現役軍人犯罪符合第一條之規範,始有該法條適用 之可言。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4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1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2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重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8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8 月 16 日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5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4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3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3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2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自由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2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2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自由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重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28 日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第一項之過失傷害罪,係針對行為人應注意、能注意 而不注意之過失行為予以非難;而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之肇事致人死 傷逃逸罪,則以處罰肇事後逃逸之駕駛人為目的,俾促使駕駛人於肇事後 能對被害人即時救護,以減少死傷,是該罪之成立祇以行為人有駕駛動力 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之事實為已足,至行為人之肇事有否過失 ,則非所問,二者之立法目的及犯罪構成要件截然不同,且駕駛人之肇事 逃逸,係在其過失行為發生後,為規避責任,乃另行起意之另一行為,故 行為人之過失犯行與其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之行為,應屬併罰關係。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7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7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6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4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1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1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2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4 月 25 日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3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因被告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汽車駕駛人,無駕駛執照駕車,酒醉駕車,吸食毒品或迷幻藥駕車,行駛 人行道或行經行人穿越道不依規定讓行人優先通行,因而致人受傷或死亡 ,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 八十六條第一項,固定有明文。惟上開應依法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之規定 ,法條既明定汽車駕駛人於一定違規之情形 (如無駕駛執照駕車,酒醉駕 車) 駕駛汽車致人傷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時,始有適用,換言之,係肇 事者在一定之違規情形下依法應負過失致人於死或過失傷害之刑事責任時 ,始有適用。而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 死傷而逃逸者之罪,其立法意旨係對一般動力交通工具駕駛人肇事致人死 傷而逃逸之處罰,旨在懲罰肇事逃逸,自無上開道路交通處罰條例第八十 六條第一項之適用。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八十六條第一項規定:「汽車駕駛人,無駕駛執 照駕車、酒醉駕車、……,因而致人受傷或死亡,依法應負刑事責任者, 加重其刑至二分之一。」,依其文義觀察,係以無駕駛執照或酒醉之人駕 駛汽車,因過失致人受傷或死亡,應負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第二百七十 六條之過失傷害或過失致人於死罪責者,始有其適用甚明;至刑法第一百 八十五條之四之肇事逃逸罪,則在處罰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者,於肇事致人 死傷後而逃逸之行為,尚不在得依前揭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八十六條 第一項之規定加重其刑之範圍。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整理)
|
|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因被告過失致人於死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現役軍人犯陸海空軍刑法或其特別法之罪,依軍事審判法之規定追訴審 判之,此觀軍事審判法第一條第一項前段規定自明。 陸海空軍刑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第五款規定:現役軍人犯刑法殺人罪章 之罪,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依各該規定處罰。查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第 一項過失致人於死罪係規定於刑法第二十二章之殺人罪章內,被告為現 役軍人,其被訴本件犯罪,依首揭軍事審判法之規定,應由軍法機關依 軍事審判法規定追訴審判,普通法院對之並無審判權。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1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1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8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7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三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不能安全駕駛動力交 通工具而駕駛罪,係以行為人有該項不能安全駕駛之情形,而一有駕駛行 為罪即成立;同法第二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前段之過失傷害罪,係針對行為 人應注意、能注意、而不注意之過失行為予以非難;而同法第一百八十五 條之四之肇事致人死傷逃逸罪之成立,祇以行為人有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 事,致人死傷而逃逸之事實為已足,至行為人之肇事有否過失,則非所問 ,且駕駛人之肇事逃逸,係在其過失行為發生之後,為規避責任,另行起 意之另一行為。第一審判決就上訴人所犯肇事致人受傷逃逸罪、過失傷害 人罪、服用酒類致不能安全駕駛而駕駛罪,認無想像競合犯或牽連犯關係 ,而予併合處罰,原審予以維持,於法難認有違。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6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4 月 24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3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2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2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肇事遺棄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1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17 日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1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1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罪,只 須有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未下車救護而逃逸之事實,罪即 成立,不以肇事之發生須有過失責任為要件。 (裁判要旨內容由法源資訊整理)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0 日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一)刑事審判採彈劾 (訴訟) 主義,法院不得就未經起訴之犯罪審判, 亦即犯罪必須已經起訴,或為一部起訴之效力所及,繫屬於法院, 法院始得予以審判。此觀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八條、第二百六十 七條自明。否則,如對於未經起訴之犯罪予以審判,其判決即有同 法第三百七十九條第十二款所稱「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判決」之當 然違背法令。 (二)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四條第二項關於起訴書程式之規定,旨在界 定起訴之對象,亦即審判之客體,並兼顧被告行使防禦權之範圍, 其中屬於絕對必要記載事項之「犯罪事實」,係指犯罪構成要件之 具體事實。故所謂犯罪已經起訴,係指起訴書之犯罪事實欄,已就 特定犯罪之構成要件具體事實,加以記載,並足據以與其他犯罪事 實區分,始克當之。按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一項之遺棄罪,係以 「對於無自救力之人,依法令或契約應扶助、養育或保護,而遺棄 之,或不為其生存所必要之扶助、養育或保護」,為其構成要件, 本件檢察官起訴書之犯罪事實欄,除對於上訴人涉犯過失致重傷部 分,記載略稱上訴人駕駛自用小客車,疏於注意,撞擊被害人王羅 ○琴,致其頭顱受外傷性出血之傷害外,僅記載上訴人「見狀竟未 停車救護,而加速逃逸,至三公里遠之台中縣豐原市大明路二○○ 號門前,始被一路追捕之陳立中攔截,因而送警究辦。王羅○琴則 迄今猶陷入昏迷狀態。」,既未敘及上開遺棄罪之構成要件具體事 實,自不能認為檢察官已經起訴上訴人涉犯遺棄罪嫌,徵以該起訴 書之證據並所犯法條欄全未敘及遺棄部分之證據及所犯法條,益足 認定遺棄部分並不在起訴之列,且原審及第一審判決既認定上訴人 所犯該遺棄罪名,係上訴人因過失撞傷被害人後,另行起意所為, 與業經起訴之過失致重傷部分,犯意各別,而予分論併罰,二罪間 亦無審判不可分之關係,依首揭說明,法院對於遺棄部分,自不得 加以審判。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之肇事致人死傷逃逸罪,係以處罰肇事後逃逸之 駕駛人為目的,俾促使駕駛人於肇事後能對被害人即時救護,以減少死傷 ,是該罪之成立祇以行為人有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而逃逸之 事實為已足,至行為人之肇事原因如何,則非所問。而其逃逸既係在肇事 行為發生後,顯屬為規避責任之另行起意行為,與肇事之原因行為,尚難 認有方法結果之牽連犯關係,自應併合處罰。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2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2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2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2 月 08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1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1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肇事遺棄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1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被告業務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汽車駕駛人雖可信賴其他參與交通之對方亦能遵守交通規則,同時為必要 之注意,謹慎採取適當之行動,而對於不可知之對方違規行為並無預防之 義務,然因對於違規行為所導致之危險,若屬已可預見,且在不超越社會 相當性之範圍應有注意之義務者,自仍有以一定之行為避免結果發生之義 務。因此關於他人之違規事實已極明顯,同時有充足之時間可採取適當之 措施以避免發生交通事故之結果時,即不得以信賴他方定能遵守交通規則 為由,以免除自己之責任。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係依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九十二條規定訂定,對各 種車輛之名稱予以釋義,且如何請領行車執照、駕駛執照,汽車裝載、車 輛如何行進轉彎、車速若干﹖均有詳細規定,內容較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 例之條文多,範圍廣,俾供遵循,以維護道路交通,保護人車安全,自不 能要求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之內容拘限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之原條文, 蓋如僅限定處罰條例之文句,自無須訂立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上訴人以其 聯結車迴轉在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四十九條內並無處罰規定,主張可 以迴轉,顯屬誤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之規範,用以保障人車安全之精神。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7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28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六十二條所謂自首,祇以犯人在犯罪未發覺之前,向該管公務員申 告犯罪事實,而受裁判為已足,並不以使用自首字樣為必要。又刑事訴訟 採職權主義,不能期待被告自己證明其自己犯罪,因之,自首者於自首後 ,縱又為與自首時不相一致之陳述,甚至否認犯罪,仍不能動搖其自首效 力。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汽車行近行人穿越道前,應減速慢行,遇有行人穿越時,無論有無交通警 察指揮或號誌指示,均應暫停讓行人先行通過,此乃道路交通安全規則, 為維護行人安全所規定之保護措施。汽車駕駛人,不依前揭規定讓行人優 先通行,因而致人受傷或死亡,應負刑事責任者,並於道路交通管理處罰 條例第八十六條第一項規定,加重其刑,用以促使汽車駕駛人提高警覺, 注意行人安全。無論因故意或過失,違反注意義務,未暫停讓行人先行通 過,因而致人傷亡者,均有上開加重其刑之適用。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告訴乃論之罪,以有告訴權人提出合法告訴為訴追之條件,若未經合法告 訴而逕行起訴,其訴追條件尚未具備,法院不應予以受理。又告訴應向有 偵查權之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為之,被害人對於告訴乃論之罪未向檢察官 或司法警察官告訴,在法院審理中,縱可補為告訴,仍應向檢察官或司法 警察官為之,始得謂為合法告訴,然後再由檢察官或司法警察官將告訴狀 或言詞告訴之筆錄補送法院,以為補正;如被害人不向檢察官或司法警察 官提出告訴,而逕向法院表示告訴,自非合法之告訴。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3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過失致人於死罪之成立,係以過失行為與死亡結果間,有相當之因果關係 為其要件,故如因行為人之過失行為,先致被害人受傷,再因該傷致死, 或因該傷致病,因病致死,即因原傷參入自然力後助成病死之結果者,均 難謂無相當之因果關係,自應依過失致人於死罪論處;倘若被害人因該過 失行為受傷後,另因罹患他病致死,所患之病與原傷毫無關聯,非屬原傷 加入自然力所致者,則其因果關係業已中斷,祇能論以過失傷害罪。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頂替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本件經第一審判決後,被告陳璿安曾提起上訴,指摘第一審判決不當,而 檢察官亦曾為被告之不利益提起上訴,謂第一審判決量刑過輕等情。乃原 判決僅在當事人欄列檢察官為上訴人,而理由欄對於檢察官之上訴,全未 論及,顯係對於已受請求之事項未予判決,其判決自屬違背法令。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09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恐嚇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自由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4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4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囑託機關鑑定,其綜合卷內相關證據資料判斷,所出具之鑑定書,應有證 據力,不得據指其為推測之詞。又採證認事係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苟其 證據之取捨並不違反論理法則及經驗法則,亦不得任意指為違法而執為非 常上訴之適法理由。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17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2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1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2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2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1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9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本件第一審檢察官雖依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條第一項後段之過失致重傷罪提 起公訴,惟被害人已於起訴後因同一原因死亡,其基本社會事實同一,為 同一案件,應認自始即以同一事實繫屬於法院,而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第 一項之過失致人於死罪雖屬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六條第一款所列之案件 ,惟於修正刑事訴訟法施行前原得上訴於第三審法院,且已繫屬於法院, 依刑事訴訟法施行法第五條第一項規定,仍應依施行前之法定程序終結之 。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24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7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1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1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1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遺棄罪之成立,非必須置被害人於寥闃無人之地,亦非必須使被害 人絕對無受第三者保護之希望,但有法律上扶養義務者,對於無自救力之 人,以遺棄之意思,不履行扶養義務時,罪即成立。又刑法第二百九十四 條第一項所謂對於無自救力之人應為保護之「法令」,係泛指一般法令而 言,並不以刑事或民事法令為限,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六十二條第二 項「汽車駕駛人,如肇事致人受傷或死亡,應即採取救護或其他必要措施 ,並向警察機關報告,不得逃逸,……」之規定,亦包括在內。而本院二 十三年上字第二二五九號判例及二十九年上字第三七七七號判例所謂事實 上尚有其他人為之養育或保護,應係指他人依據法令亦負有此義務者而言 ,否則縱令有不負此義務之人,因憐憫而為事實上之照顧、扶助,該依法 負有此義務之人仍應成立遺棄罪。依前所述,本件肇事現場附近既無被害 人林○蓮之親戚朋友,且被害人林金蓮復係由他人送醫急救,足見案發時 肇事現場並無其他依據法令對被害人林金蓮亦負有保護或扶助義務之人, 是上訴人於駕車肇事後逃逸,雖事實上尚有他人可對被害人林○蓮為必要 之扶助或保護,對於被害人林○蓮之生命,並不發生危險,揆諸前開說明 ,仍難解免其遺棄罪責。
|
|
裁判案由:
遺棄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14 日
|
裁判案由:
重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21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6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6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23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按刑法之過失,其過失行為與結果間,在客觀上有相當因果關係始得成立 。所謂相當因果關係,係指依經驗法則,綜合行為當時所存在之一切事實 ,為客觀之事後審查,認為在一般情況下,有此環境,有此行為之同一條 件,均可發生同一之結果者,則該條件即為發生結果之相當條件,行為與 結果即有相當因果關係。反之,若在一般情形下,有此同一條件存在,而 依客觀之審查,認為不必皆發生此結果者,則該條件與結果並不相當,不 過偶然之事實而已,其行為與結果間即無相當因果關係。經查,本件被告 翁維良雖無駕駛執照,但其因健成公司長期欠缺司機而經常駕駛右開大貨 車載送公司貨物至客戶處,足認並非無駕駛大貨車之技術,則其無照駕駛 大貨車,並非必然會發生車禍肇事之結果,自亦難認被告翁銑濃容任翁維 良駕駛大貨車有必然發生車禍之相當因果關係。至於翁維良右揭時地駕駛 大貨車肇事,並非其無照駕駛技術不良,而係其一時疏於注意致之 (如前 所述) ,要係其一時過失之偶然事實,自難認與翁銑濃平日容任其駕駛大 貨車有必然之相當因果關係。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重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23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30 日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8 日
裁判要旨:
犯罪之成立,除應具備各罪之特別要件外,尤須具有故意或過失之一般要 件,而過失行為之處罰,以有特別規定者為限,刑法第十二條定有明文。 又同法第二百九十四條第二項前段之違背義務遺棄因而致人於死罪,須對 於尚未生死亡結果之無自救力之人,有積極遺棄或消極不為其生存所必要 之保護等行為之故意,為其要件,倘行為人認識之事實,與發生之客觀事 實不相符合,並影響及於犯罪構成事實之認識者,即足以阻卻故意之犯罪 一般要件。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瀆職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懲治盜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18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