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219條
沒收之特例


1.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裁判案由:
違反銀行法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12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一)散見於刑法及其特別法內關於被告或犯罪嫌疑人能經由自首、自白 、供出其他正犯或共犯、自動繳交犯罪所得或其他依規定等得獲減 輕或免除其刑之寬典,係為獎勵刑事案件之被告或犯罪嫌疑人於偵 、審中能坦承犯罪,以求訴訟經濟、節約司法資源,或使其等勇於 出面檢舉,以利犯罪之易於或擴大偵查所設。但被告或犯罪嫌疑人 對於是否邀寬典而坦認犯罪或供出犯罪來源,或因考慮爭取無罪判 決、避免其他案情曝光、保護其他正犯或共犯等因素,在訴訟策略 上本享有自主決定權,任何人均應予以尊重;且為避免被告或犯罪 嫌疑人因畏懼、服從權威或受暗示、誘導而作不實陳述之可能。故 無論警察、檢察官或法院等司法機關均無「教示」或「指導」被告 或犯罪嫌疑人行使上開自主決定權之義務,僅能予以適度闡明及提 醒,不宜過度介入。是縱法院未告知或曉諭被告有獲邀輕典等相關 規定,亦不能謂其違反訴訟照料義務。 (二)刑事訴訟法第 370 條第 1、2 項有關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規定 ,係指由被告上訴或為被告之利益而上訴者,除因第一審判決適用 法條不當而撤銷者外,第二審法院不得諭知較重於第一審判決之刑 而言。所謂「刑」,指宣告刑及數罪併罰所定應執行之刑,包括主 刑及從刑。修正後刑法沒收已非從刑,係獨立於刑罰及保安處分以 外之法律效果,其性質類似不當得利之衡平措施;又宣告多數沒收 之情形,並非數罪併罰,故已刪除現行法第 51 條第 9 款規定宣 告多數沒收併執行之條文。是修正後刑法沒收已不具刑罰本質。又 現行刑法第 38 條之 1 第 1 項關於犯罪所得之沒收,乃合併修 正前刑法第 38 條第 1 項第 3 款後段及第 3 項對犯罪行為人 犯罪所得之沒收規定,基於任何人都不得保有犯罪所得之原則,以 避免被告因犯罪而坐享犯罪所得,顯失公平正義,而無法預防犯罪 。倘於僅被告上訴或為被告之利益而上訴,而下級審就被告犯罪所 得有所短計或漏算,經上級審更正計算後若不得諭知較原審為重之 所得數額沒收,即無法達到徹底剝奪犯罪所得,以根絕犯罪誘因之 目的。故修正後刑法關於犯罪所得之沒收,並無刑事訴訟法第 370 條第 1、2 項關於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之適用。從而,范○彥指摘 原判決就其所犯附表一編號 1 至 5、7 至 10、12、17、19、20 部分,量處較第一審為重之沒收刑,有違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云云 ,亦非上訴第三審之合法理由。
 
裁判案由:
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一)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於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公布,依同條例第 19 條規定並自公布日施行,而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3 條規定, 法規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 3 日起發生效力,因此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公布之組織犯罪防 制條例,應自同年月 21 日起生效施行。則關於上訴人等於 106 年 4 月 20 日以前(含同日)操縱或主持該具有持續性及牟利性 之有結構性組織之詐欺集團之犯行,除其行為符合其他法律所規定 之犯罪構成要件,應依該其他法律論處以外,基於罪刑法定原則, 應無適用 106 年 4 月 21 日生效施行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規定 論罪科刑之餘地。 (二)上訴人等於「106 年 4 月 19 日起至同年月 20 日止」(即組織 犯罪防制條例修正公布後,生效施行前)所為「3 人以上以實施詐 術為手段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及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之詐欺集 團」之行為,因當時「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僅修正公布,既尚未發 生效力,上訴人等在此段期間所為之前揭行為,應無適用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後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上述規定予以論罪科刑之餘地 。原判決將上訴人等自「106 年 4 月 19 日起至同年月 20 日」 止所為之上述行為,一併依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後組織犯罪 防制條例第 2 條及同條例第 3 條第 1 項規定予以論罪科刑, 自有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裁判案由:
違反組織犯罪防制條例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一)組織犯罪防制條例於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公布,依同條例第 19 條規定並自公布日施行,而依中央法規標準法第 13 條規定, 法規明定自公布或發布日施行者,自公布或發布之日起算至第 3 日起發生效力,因此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公布之組織犯罪防 制條例,應自同年月 21 日起生效施行。則關於上訴人等於 106 年 4 月 20 日以前(含同日)操縱或主持該具有持續性及牟利性 之有結構性組織之詐欺集團之犯行,除其行為符合其他法律所規定 之犯罪構成要件,應依該其他法律論處以外,基於罪刑法定原則, 應無適用 106 年 4 月 21 日生效施行之組織犯罪防制條例規定 論罪科刑之餘地。 (二)上訴人等於「106 年 4 月 19 日起至同年月 20 日止」(即組織 犯罪防制條例修正公布後,生效施行前)所為「3 人以上以實施詐 術為手段之罪所組成具有持續性及牟利性之有結構性組織之詐欺集 團」之行為,因當時「組織犯罪防制條例」僅修正公布,既尚未發 生效力,上訴人等在此段期間所為之前揭行為,應無適用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後組織犯罪防制條例上述規定予以論罪科刑之餘地 。原判決將上訴人等自「106 年 4 月 19 日起至同年月 20 日」 止所為之上述行為,一併依 106 年 4 月 19 日修正後組織犯罪 防制條例第 2 條及同條例第 3 條第 1 項規定予以論罪科刑, 依上述說明,自有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3 月 29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所謂署押,應係指自然人所簽署之姓名或畫押,或其他代表姓名之 符號而言。若係政府機關、學校、醫院及其內部單位或一般公司、行號之 名稱,則不在刑法上所謂署押之列。蓋因「署押」係由自然人親手簽押, 具有筆劃特徵之個別性質,足以辨別其真偽,始具有署押之意義。而政府 機關或公司、行號本身,係虛擬之人格,而非自然人,並無親手簽押其名 稱之能力(實務上多以蓋印之方式為之),必須委由自然人以機關或公司 、行號代表人或代理人之名義,簽押該自然人之姓名為之。故機關、學校 、醫院及其內部單位或一般公司、行號之名稱,在性質上並非刑法上之署 押。本件上訴人在本件匯出匯款憑證上「代理人姓名欄」內所記載之「億 ○」二字,究係自然人之姓名,或公司、行號之名稱?似有未明。原審未 詳加查明釐清,遽認上述「億○」二字,即係上訴人所偽造他人之署押, 遽予宣告沒收,亦嫌調查未盡。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 38 條之 2 第 2 項所謂「有過苛之虞」,應依比例原則斟酌之 ,例如於犯罪所得嗣後已因非可歸責於犯罪行為人之原因確定滅失,且犯 罪行為人並未因此取得財產上利益者,當有前開過苛調解條款之適用;另 衡量具體犯罪情節,倘犯罪之應非難性輕微,或犯罪所得並非全然歸因於 犯罪行為所生,亦即犯罪所得之取得,犯罪行為並非最主要因素,而堪認 倘逕予剝奪犯罪所得,實有過度苛酷之情者,亦有前開過苛調解條款之適 用;此外,倘犯罪被害人或其權利受讓者已居於隨時可取回犯罪所得之地 位,若仍對犯罪行為人宣告沒收、追徵,反將使犯罪行為人居於重複受追 索之不利地位,甚至不利於犯罪被害人或其權利受讓者實際對犯罪行為人 追索受償時,亦應有前開過苛條款之適用。 不同意見:本判決認為「倘犯罪被害人或其權利受讓者已居於隨時可取回 犯罪所得之地位…亦應有前開過苛條款之適用」,已與刑法第 38-1 條第 5 項實際合法發還,始能排除沒收的立法明文相 衝突,論證上宜更嚴謹。經查個案涉及被害人,業持系爭本票 聲請強制執行裁定獲准,正好係刑事訴訟法第 473 條第 1 項前半段「沒收物、追徵財產,於裁判確定後一年內,由權利 人聲請發還者,或因犯罪而得行使債權請求權之人已取得執行 名義者聲請給付,除應破毀或廢棄者外,檢察官應發還或給付 之」所規定之對象,自不應經由過苛條款迴避法律之適用,僭 越立法意旨。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裁判案由:
商業會計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2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所得稅申報標示具體課稅程序之開始,納稅義務人對於申報內容負有真實 而完整之說明義務(簡稱真實義務,為稅法協力義務之一環),納稅義務 人自應就各該不同申報文書負責,若納稅義務人故意違反真實義務,申報 不實內容使稅額核課發生短漏之可能,即為逃漏稅行為之著手,若稽徵機 關因納稅義務人故意申報不實,作成短漏稅款之處分或先按納稅義務人申 報不實內容予以徵收稅款,造成納稅義務人實際獲得短漏稅款之結果,則 為逃漏稅行為之既遂,納稅義務人於結算每年之應納營利事業所得稅時, 均須申報不同年度之「營利事業所得稅結算申報書」,該稅目既係每年結 算一次,以不同年度之租稅申報行為,區分行為人之犯罪行為數,即有合 理之基礎。 裁判法院:臺灣高雄地方法院
 
裁判案由:
貪污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9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按貪污治罪條例第四條第一項第五款對於違背職務之行為收受賄賂罪,及 同條例第十一條第一項、第四項對於公務員違背職務之行為交付賄賂罪, 此兩罪為必要共犯中之對向犯,以彼此之間相互對立之意思,業經合致而 成立犯罪,收受賄賂之公務員與交付賄賂之非公務員係處於對向關係,顯 係各有目的,而無犯意聯絡可言,自應就其行為分別負責,尚難論以共同 正犯。故收取賄賂之公務員,其因而違背職務所為不實登載之行為,應就 其不實登載之行為負責,另成立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而對向行為之行 賄者,因其主觀上並無就公務員登載不實之犯罪與收賄者彼此間有犯意聯 絡,自難以公務員登載不實文書罪之共同正犯相繩。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9 月 0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十二條之文書,雖為私文書或公文書之一種,但偽造此種文書 ,多屬於為謀生及一時便利起見,其情節較輕,故刑法於第二百十條及第 二百十一條外,特設專條科以較輕之刑,依特別規定優於普通規定之原則 ,殊無適用同法第二百十條或第二百十一條,而論以偽造私文書或公文書 罪之餘地(本院四十三年台上字第八七五號判例參照)。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12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家庭暴力防治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12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戶籍法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10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9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9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刑法規定之偽造文書,分為有形的偽造與無形的偽造兩種。有形的偽造指 自己無製作權而以他人名義製作虛偽文書,刑法第二百十條、第二百十一 條所定者皆屬之。無形的偽造則指有製作權之公務員或從事業務之人就所 製作之文書為不實之記載,刑法第二百十三條、第二百十五條所定之登載 不實文書罪屬之。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8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8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業務侵占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7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7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水土保持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1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1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9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妨害國幣懲治條例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7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5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5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業務侵占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稅捐稽徵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聲請宣告沒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0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0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0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9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7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修正前公司法第九條第三項(現行第一項)規定,公司應收之股款,股東 並未實際繳納,而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或股東雖已繳納而於登記後將股 款發還股東,或任由股東收回者,公司負責人各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或科或併科二萬元以下罰金。其可分為三種情形,即公司應收之股款: 1、股東並未實際繳納,而以申請文件表明收足;2、股東雖已繳納而於 登記後將股款發還股東;3、股東雖已繳納而於登記後任由股東收回。有 以上其情形之一者,即課其負責人以刑責。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6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1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一所規定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 為之陳述,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者外,得為證據。其立法理由係以偵查中 對被告以外之人所為之偵查筆錄,或被告以外之人向檢察官所提之書面陳 述,性質上均屬傳聞證據,且常為認定被告有罪之證據,自理論上言,如 未予被告反對詰問、適當辯解之機會,一律准其為證據,似與當事人進行 主義之精神不無扞格之處,對被告之防禦權亦有所妨礙,然刑事訴訟法規 定檢察官代表國家偵查犯罪、實行公訴,依法有訊問被告、證人、鑑定人 之權,且實務運作時,偵查中檢察官向被告以外之人所取得之陳述,原則 上均能遵守法律規定,不致違法取供,其可信性甚高,為兼顧理論與實務 ,而對被告以外之人於偵查中向檢察官所為之陳述,除顯有不可信之情況 者外,得為證據。乃同法第一百五十九條第一項所謂得作為證據之「法律 有規定者」之一,為有關證據能力之規定,係屬於證據容許性之範疇。而 被告之反對詰問權係指訴訟上被告有在公判庭當面詰問證人,以求發現真 實之權利,此與證據能力係指符合法律所規定之證據適格,而得成為證明 犯罪事實存在與否之證據資格,性質上並非相同。否則,如被告以外之人 於本案審判中所為之陳述,與其先前在檢察官偵查中所為之陳述不符時, 即謂後者無證據能力,依同法第一百五十五條第二項規定,悉予摒除不用 ,僅能採取其於本案審判中之陳述作為判斷之依據,按之現行刑事訴訟法 關於傳聞證據例外容許之規定,殊難謂為的論。
 
裁判案由:
侵占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2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1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惟按第二審上訴有無理由,應視第二審審理結果,所應為之判決是否與第 一審判決相同為斷,與上訴論旨之能否成立無關。上訴法院若認上訴無理 由,且原判決並無不當或違法,固應以判決駁回上訴,但若上訴論旨不能 成立,而原審判決確係不當或有違法情形,第二審仍應就上訴範圍內認其 上訴為有理由。原判決一方面認檢察官執第一審判決量刑過輕之上訴論旨 及上訴人等以第一審判決量刑過重之上訴論旨均無理由,但一方面又以第 一審判決未及減刑,於上訴人等不利,因而撤銷第一審上開部分之判決, 然又改判量處較第一審判決為重之刑,自有判決理由矛盾之違誤。又原判 決既認檢察官對被告之不利益上訴為無理由,又未認第一審判決有何適用 法條不當之情形,則其量處較第一審判決為重之刑,是否合於刑事訴訟法 第三百七十條規定之禁止不利益變更原則?亦待研求。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1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1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1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0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9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業務侵占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8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8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按判決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八 條定有明文。又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就偽造之有價證券,固規定不問屬於犯 人與否,均沒收之。惟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二人以上 共同簽名者,應連帶負責。又票據之偽造或票據上簽名之偽造,不影響於 真正簽名之效力,從而二人以上共同在本票之發票人欄簽名者,應連帶負 發票人責任,倘其中部分共同發票人係偽造,因對於真正發票人部分仍屬 有效,僅應將偽造發票人之部分宣告沒收,不得將該有價證券全部沒收, 而影響合法執票人對於真正發票人之票據權利。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傷害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6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5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5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5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2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2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2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銀行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0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9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殺人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9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未經許可,無故持有槍、彈罪,其持有之繼續,為行為之繼續,至持有 行為終了時,均論為一罪,不得割裂。刑法上殺人未遂罪與傷害罪之區 別,本視加害人有無殺意為斷,被害人所受之傷害程度,固不能據為認定 有無殺意之唯一標準,但加害人之下手情形如何,於審究犯意方面,仍不 失為重要參考資料。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9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9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販賣第一級毒品罪,係洗錢防制法所稱之重大犯罪;又掩飾或隱匿因自己 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者,即屬洗錢之行為,此觀洗錢防制法第 三條第一項第一款、第二條第一款之規定自明。又該條文所謂「掩飾或隱 匿」重大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並不以透過多層交易活動之方式為 限,其他諸如經由各種金融機關或管道,將重大犯罪之所得轉換成合法來 源之資金或財產,冀圖切斷資金與當初犯罪行為之關連性,俾便於隱匿其 犯罪行為或該資金不法來源或本質,用以逃避追訴、處罰者,亦應包含在 內。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8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8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8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7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6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電信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5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5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5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六十二條所規定之自首,以對於未發覺之罪,向有偵查權之機關或 公務員自承犯罪,進而接受裁判為要件。是具有裁判上一罪關係之犯罪, 倘其中一部分犯罪已先被有偵查權之機關或公務員發覺,行為人方就其餘 未被發覺之部分,自動供認其犯行時,即與上開自首之要件不符,自不得 適用自首之規定減輕其刑。
 
裁判案由:
違反電信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沒收為刑罰之一種;鑑於刑罰之執行,係對於人民人身及財產之侵害,故 刑罰應止於犯罪行為人之一身為原則。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三項所謂「屬於 犯罪行為人」之沒收物,乃指犯罪行為人對之享有所有權,且無他人對於 該物得主張法律上之權利者而言。倘該物原屬被害人所有,而為犯罪行為 人因犯罪而取得或變易獲得,該被害人既仍得對之為法律上權利之主張, 自難認該當於「屬於犯罪行為人」所有之要件。至於法律特別規定:「不 問屬於犯人與否,均沒收銷燬之」或「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者, 則以違禁物或與犯罪有關之某種物品(例如刑法第二百十九條規定偽造之 印章、印文、署押;商標法第八十三條規定之仿冒商品等物),因於社會 公安較具危險性,或為避免因不屬於犯罪行為人所有之物仍須發還,致使 該供犯罪之物流通於外,繼續被使用於犯罪,有礙法律成效,俾免貽害社 會及防止再犯而為特別之規定,屬於刑止一身原則之例外。然此項例外規 定,考諸立法者所欲規範之目的,在於該非屬犯罪行為人所有之物,除本 身即為犯罪工具外,並無合法之用途,故而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 收之」。倘其所謂沒收物原屬被害人所有,但為犯罪行為人因犯罪而取得 或變易獲得被害人合法使用之物,則該物得否「不問屬於犯人與否」為沒 收,自仍應視被害人與非法利用該物有無直接關連性以為判斷,方符合目 的性之解釋。此與本院七十一年台上字第七五四號判例揭示「違禁物固不 問屬於犯人與否,均應沒收,但該物茍係屬於第三人所有,則其是否違禁 ,即應視該第三人有無違禁之情形為斷。故犯人雖係違禁持有,而所有之 第三人如係經合法允許而持有者,仍不在應行沒收之列」之意旨,同其趣 旨;自非得不問上開規定之立法目的,徒從文義為解釋,概認凡屬犯罪行 為人因供犯罪而取得原屬被害人合法所有之物,亦均在「不問屬於犯人與 否」應沒收之列,而恝置被害人得主張法律上之權利於不顧,形成國家在 無任何正當理由之情況下,得以無限制地剝奪或限制被害人合法之財產權 。電信法第六十條規定:「犯第五十六條至第五十八條之罪者,其電信器 材,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此為絕對義務沒收主義之規定,即凡 觸犯電信法第五十六條至第五十八條之罪者,其電信器材,除證明已滅失 者外,「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有無查扣,固均應予以沒收之。然實務見 解認為:利用他人住宅內之有線電話,盜打他人電話為通信行為;或竊取 他人之行動電話手機,進而為盜打通信之行為;或僅以使用竊盜之意思, 擅取他人之行動電話手機為盜打通信之行為等,皆成立電信法第五十六條 第一項之罪(本院八十八年第一次刑事庭會議決議參照)。是電信法第六 十條雖未有如洗錢防制法第十二條第一項「犯第九條之罪者,其因犯罪所 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除應發還被害人或第三人者外,不問屬於犯人與否 ,沒收之」之規定,依上說明,該條之適用,自應排除犯罪行為人取得原 屬被害人所有而用以犯罪之電信器材,始合乎法意,並兼及公益與私益間 之均衡維護。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3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3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當事人及審判中之辯護人得於搜索或扣押時在場。但被告受拘禁,或認其 在場於搜索或扣押有妨害者,不在此限。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五十條第一項 定有明文。此規定依同法第二百十九條,於審判中實施勘驗時準用之。此 即學理上所稱之「在場權」,屬被告在訴訟法上之基本權利之一,兼及其 對辯護人之倚賴權同受保護。故事實審法院行勘驗時,倘無法定例外情形 ,而未依法通知當事人及辯護人,使其有到場之機會,所踐行之訴訟程序 自有瑕疵,此項勘驗筆錄,應認屬因違背法定程序取得之證據。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2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水土保持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2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2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1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政府採購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1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0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0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9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8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銀行法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8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一)銀行法所稱收受存款,指向不特定多數人收受款項或吸收資金,並 約定返還本金或給付相當或高於本金之行為;而以借款、收受投資 、使加入為股東或其他名義,向多數人或不特定之人收受款項或吸 收資金,而約定或給付與本金顯不相當之紅利、利息、股息或其他 報酬者,以收受存款論,為民國七十八年七月增訂之銀行法第五條 之一、第二十九條之一所明定。 (二)刑法上所謂侵占罪,以被侵占之物先有法律或契約上之原因在其持 有中者為限,否則不能成立侵占罪。又侵占罪係即成犯,以意圖為 自己或第三人不法之所有,而擅自處分自己持有之他人所有物,即 變更持有之意為不法所有之意,為其構成要件。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五條第一項第二款之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物罪,凡 公務員假借職務上之一切事機,以欺罔手段使人陷於錯誤而交付財物者, 即屬當之。又公務員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物,雖係身分犯,然若無 身分者與有此身分之公務員,彼此之間有共同利用職務上之機會,詐取財 物之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按諸刑法第二十八條及貪污治罪條例第三條之 規定,即應論以該罪之共同正犯。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6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電信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5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5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5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常業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2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洗錢防制法之制定,旨在規範特定重大犯罪不法所得之資金或財產,藉由 洗錢行為,諸如經由各種金融機關或其他交易管道,轉換成為合法來源之 資金或財產,以切斷資金與當初犯罪行為之關連性,俾便於隱匿其犯罪行 為或該資金不法來源或本質,以逃避追訴、處罰。倘上訴人於冒貸得款後 ,為免未繳利息或還款,引起銀行注意,而有清償行為無訛,則該回沖清 償之行為,客觀上是否屬掩飾該犯罪所得之行為,是否旨在避免追訴、處 罰,而使其所得金錢之來源合法化,或改變其財產之本質,而該當於洗錢 防制法第二條第一款之洗錢行為,尚非無疑問。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間接正犯乃以自己犯罪之意思,利用無責任能力、無犯罪意思或他人欠缺 違法性之行為者,實現犯罪事實之謂。其被利用者須有意思能力,如係支 配無意思能力者之舉動,以遂行其犯罪,則為親自犯罪,屬單獨正犯,而 非間接正犯。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竊佔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8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十四條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係以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使 公務員登載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為成立要件。所謂「明知」,係指刑 法第十三條第一項之直接故意而言;至同條第二項之間接故意,則不包括 在內,如行為人僅有間接故意,自難論以上開使公務員登載不實罪。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十九條規定:偽造之印文或署押,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係採義務沒收主義,凡偽造之印文或署押,不論是否屬於犯人所有,亦 不論有無搜獲扣案,苟不能證明其已滅失,均應依法宣告沒收。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之牽連犯,係指行為者意念中祇欲犯某罪,而其實施犯罪之方法, 或其實施犯罪之結果,觸犯行為人目的行為以外之其他罪名而言。牽連犯 的數行為間,有無方法或結果行為與目的行為之牽連關係存在,並應參酌 行為時客觀的事實以為決定,亦即在客觀上認其方法或結果行為,與犯罪 之目的行為,有不可分離之直接密切關係,始克成立。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5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4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4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票據之偽造或票據上簽名之偽造,不影響於真正簽名之效力,票據法第十 五條定有明文。依原判決之認定,以百○公司台中分公司、莊○輝及黃○ 清為共同發票人之如原判決附表一所示支票,僅百○公司台中分公司、莊 ○輝為發票人部分係屬偽造,而以黃○清名義為發票人簽發部分係屬真正 ,則黃○清為發票人部分仍屬有效之票據,不在應依法沒收之列,乃原判 決就該部分併予宣告沒收,自非適法。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違反稅捐稽徵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3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3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查獲之白色塊磚十二塊及膠袋一只,均屬第一級毒品海洛因,已如前述, 上開毒品於共犯賴○秋案件判決確定後,雖經台灣高雄地方法院檢察署以 該署九十一年執崑字第二○一四號處分命令執行沒收銷燬完畢。然按沒收 物之執行完畢與沒收物之不存在,並非一事,因犯罪依法必須沒收之物, 雖已於共犯中之一人確定判決諭知沒收,並已執行完畢,對於其他共犯之 判決,仍應宣告沒收。蓋因此種沒收之諭知,對於嗣後判決之共犯,仍不 失為從刑,且在必須沒收之列,倘以該沒收物已因其他共犯判決諭知沒收 確定,並經執行完畢為理由,而不為沒收之諭知,於法即有未合。至本院 五十一年台上字第一一三四號判例:「偽造他人之長戳方印各一顆,既不 能證明已不存在,依刑法第二百十九條之規定,必須予以沒收」之意旨, 係指應沒收物於裁判時已不存在而言,尚與沒收物因共犯中之一人前經判 決諭知沒收確定並經執行完畢而不存在之情形有別。原判決認前開毒品已 因執行完畢而不存在,毋庸重複宣告沒收銷燬,自有不適用法則之違法。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有罪判決書依刑事訴訟法第三百零八條之規定,應記載犯罪事實。其記載 之方法,以文字或列表方式敘述,或文字、列表併用,雖均無不可,然其 以附表方式予以記載者,因該附表已成犯罪事實之一部分,自應附入於判 決書之內;否則其犯罪事實之記載即有闕漏,既與法律之規定不符,且不 足為適用法令之基礎。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懲治走私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1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2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科刑判決書須先認定犯罪事實,然後於理由內敘明其認定犯罪所憑之證據 ,方足以資論罪科刑,否則僅於理由內敘明其有犯罪之證據,而事實欄內 並未認定有何種犯罪之事實,不惟理由失其根據,且與法定程式亦不相符 。又沒收之物亦須於犯罪事實中有具體之記載,方為合法。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2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陸海空軍刑法之立法體例,兼採軍人犯主義及軍事犯主義,除以違背軍事 義務之軍事犯罪行為為主要規範內容外,並因軍人亦負有一般國民及社會 責任,為維護軍事安全、軍紀管理及社會治安,對於觸犯刑法或其他法律 之部分犯罪行為,按其犯罪性質,有納入陸海空軍刑法,依軍事審判程序 追訴處罰之必要。故陸海空軍刑法於第二篇分則中明定純粹軍事犯之處罰 ,另設第三篇附則,就非純粹軍事犯亦加以處罰;其中第七十六條規定「 現役軍人犯刑法下列各罪者,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依各該規定處罰」即係 將刑法之處罰規定,引置為陸海空軍刑法之處罰,並以「現役軍人」為界 定審判權之範圍。亦即現役軍人犯陸海空軍刑法第七十六條所列之刑法各 罪者,袛要發覺在任職服役中,即應依軍事審判法第一條第一項前段、第 五條之規定,由軍事法院審判。又陸海空軍刑法第七十六條第一項第四款 規定,現役軍人犯刑法「偽造文書印文罪章關於公文書、公印文之罪」, 係指刑法第十五章偽造文書印文罪中關於公文書、公印文部分之罪而言, 包括刑法第二百十一條偽造變造公文書罪,第二百十二條偽造變造特種 ( 公) 文書罪,第二百十三條公務員登載不實罪,第二百十四條使公務員登 載不實罪,第二百十六條行使偽造變造公文書、特種公文書及登載不實公 文書罪,第二百十八條偽造盜用公印或公印文罪,均屬之;即刑法第二百 十九條沒收之規定及第二百二十條準公文書部分,於上開之罪,亦同應適 用。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侵占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8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8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8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8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6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6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公務員應遵守誓言,忠心努力,依法律命令所定,執行其職務;公務員不 得假借權利以圖本身或他人之利益,公務員服務法第一條、第六條前段分 別定有明文。倘認胡○儀上揭供述之事實屬實,則林○雲依據法令從事公 務之人員與非依據法令從事公務之人員胡○儀勾串,就主管之事務,明知 違背法令,直接圖凌○珪、彭○心私人不法利益,並使凌○珪、彭○心獲 得利益 (即獲得逃漏進口關稅、貨物稅、營業稅稅捐之利益) ,能否遽認 林○雲、胡○儀無共犯貪污治罪條例圖利等罪,仍有研求之餘地。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6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4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4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常業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4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偽造之印章、印文,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二百十九條定有 明文,此係強制規定。又盜用他人真印章所蓋之印文,並非偽造印章之印 文,不在該條所定必須沒收之列。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4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條之冒用公務員官銜罪,必以對於不特定人或多數人為 之,而達於公然之程度者為限。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2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2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搶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2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2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強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0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0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9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9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因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7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7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因違反懲治走私條例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6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6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6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因偽造文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判決者,其判決當然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 十九條第十二款定有明文。卷查檢察官並未起訴上訴人有以范秀瑀名義書 立切結書,偽造范秀瑀署押,並盜用其印文於切結書上,向中○電信股份 有限公司台灣北區電信分公司新○營運處申請行動電話之事實。第一審判 決亦僅就檢察官起訴之事項為判決;上訴人不服上訴,復以第一審判決為 其範圍。原審竟對未經起訴、上訴之事項,或起訴、上訴效力所不及之事 項而為判決,自有對未受請求之事項予以判決之違背法令。
 
裁判案由:
強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5 月 01 日
裁判要旨:
行為應否處罰及如何處罰,固以行為時之法律為準。而法律一經廢止,其 效力原則上固不得復存,然例外可依新法之規定予以延續。刑法第二條第 一項規定:「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裁判時之法律。但裁判前之法律 有利於行為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其但書即係舊法之效力 例外予以延續之規定。上訴人行為後,懲治盜匪條例已於九十一年一月三 十日公布廢止,刑法第三百二十八條、第三百三十條等有關強盜罪之條文 亦同時修正公布。上訴人所犯加重強盜罪之法定本刑,依修正後之刑法第 三百三十條第一項之規定,為七年以上有期徒刑,較諸懲治盜匪條例第五 條第一項第一款所規定之無期徒刑或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為輕。上訴人行為 時懲治盜匪條例尚未公布廢止,其所犯之罪該條例及刑法同有處罰之規定 ,因懲治盜匪條例為刑法之特別法,依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法律適用原則 ,自無適用修正前普通刑法之餘地,但於該條例廢止後,自應回歸適用刑 法之相關規定。又懲治盜匪條例之廢止,與刑法強盜罪相關條文之修正, 係同時公布,立法之目的在以修正後之刑法取代該條例,避免修正前之刑 法發生中間法之效力。就上訴人所犯之罪而言,懲治盜匪條例名曰廢止, 因廢止前後均有刑罰規定,自屬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之行為後法律有變更, 而非犯罪後之法律已廢止其刑罰。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之規定,自應就上 訴人行為時有效之懲治盜匪條例第五條第一項第一款與裁判時之修正後之 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第一項比較適用。至修正前之刑法第三百三十條第一項 ,既非中間法,即不生比較適用中間法問題。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4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3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犯罪之故意,祇須對於犯罪事實有所認識,有意使其發生或其發生 不違背其本意,仍予以實施為已足,不以行為人主觀之認識與客觀事實兩 相一致為必要,故行為人主觀上欲犯某罪,事實上卻犯他罪時,依刑罰責 任論之主觀主義思潮,首重行為人之主觀認識,應以行為人主觀犯意為其 適用原則,必事實上所犯之他罪有利於行為人時,始例外依該他罪處斷。 我國暫行新刑律第十三條第三項原亦有「犯罪之事實與犯人所知有異者, 依下列處斷:所犯重於犯人所知或相等者,從其所知;所犯輕於犯人所知 者,從其所犯」之規定。嗣制定現行刑法時,以此為法理所當然,乃未予 明定。從而行為人主觀上欲犯某罪,但事實上所為係構成要件略有不同之 他罪,且二罪法定刑相同,情節又無軒輊時,揆之前揭「所犯與犯人所知 相等,從其所知」之法理,自應適用行為人主觀上所認識之該罪論處。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妨害自由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對於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設有沒收之特別規定,是對 於偽造之有價證券自應依該條規定宣告沒收。惟關於二人以上為共同發票 人之有價證券,如僅其中部分共同發票人係偽造,因該有價證券之真正發 票人部分仍屬有效,為避免影響合法執票人對於真正發票人之票據權利, 自不得將整張有價證券宣告沒收,此時僅依前開法條規定,將該有價證券 關於偽造發票人部分宣告沒收即可。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十六條、第二百十五條之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之成立, 並不以行為人具有從事業務之身分為必要。是以行為人不論是否具有從事 該項業務之身分,均得與具有該項身分或不具有該項身分之人成立該罪之 共同正犯,並無援引刑法第三十一條第一項之規定,而論以共同正犯之必 要。原判決就林志哲所犯行使業務上登載不實文書罪部分,認其係無上開 身分之人與有該身分之朱莉莉共同實施犯罪,而援引刑法第三十一條第一 項之規定,論以共同正犯,依上說明,其適用法則自有違誤。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1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常業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所定得沒收之供犯罪所用或供犯罪預備之物 ,必於犯罪有直接關係者,始屬相當。又沒收於裁判時併宣告之,故沒收 之物,不特須於犯罪事實中有具體之記載,並應於主文內詳加宣示,方足 以為執行時之根據。原判決事實既未認定上述之駕駛執照及身分證,究有 何偽造,遽以其為偽造,諭知沒收,顯失依據。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8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8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8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8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7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7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7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侵占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7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7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7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6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6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三百四十五條之常業重利罪,係同法第三百四十四條重利罪之加重 規定,亦以乘人急迫、輕率或無經驗之際而犯之,為其構成要件,此項構 成犯罪要件之事實,不但事實欄應詳加記載,理由欄亦應將其所憑之證據 及其認定之理由詳為敘述,方為合法;倘事實欄已有敘及,而理由內未加 說明,是為理由不備,自足構成撤銷之原因。
 
裁判案由:
違反護照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期貨交易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贓物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4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4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4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3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侵占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3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2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1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強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1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擄人勒贖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1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1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1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因偽造文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偽造文書罪,以冒用他人名義製作文書為構成要件,若行為人與作成文書 名義人,雙方同謀,縱所製作之文書內容虛偽不實,仍不構成偽造文書罪 。原判決係認定上訴人與共犯賴○傑、程○聰基於犯意之聯絡,由上訴人 在仿製之混凝土鑽心試體上,偽造「曾○中」、「李○巖」之簽名,並簽 署「賴○傑」之姓名等情,則就「賴○傑」之簽名部分,因共犯賴○傑係 該部分準文書之作成名義人,自無成立偽造文書罪之餘地,原判決未併予 論罪,亦無違法可言。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判決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八條 定有明文。又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對於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設有沒收之特 別規定,故對於偽造之有價證券自應依該條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均併予 宣告沒收。惟關於二人以上為共同發票人之有價證券,如僅係就其中部分 共同發票人為偽造,因該有價證券之真正發票人部分仍屬有效,為避免影 響合法執票人對於真正發票人之票據權利,自不得將整張有價證券宣告沒 收。是此時祇要依前開法條規定,將該有價證券關於偽造發票人部分宣告 沒收即可。科刑之判決書,應於理由內記載科刑時就刑法第五十七條或第 五十八條規定事項所審酌之情形,為刑事訴訟法第三百十條第三款所明定 。此項規定,依同法第三百六十四條,又為第二審所準用。經查第一審判 決係審酌上訴人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所生危害,及其犯罪後之態度 等一切情狀,量處上訴人有期徒刑三年四月。但刑法第五十七條第十款所 稱犯罪後之態度,應包括犯人犯罪後,因悔悟而力謀恢復原狀或賠償被害 人損害等情形在內。上訴人於原審宣示判決前之八十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提 出其與高揚公司所簽立,內載:「已全部清償完畢,目前未欠高揚公司任 何款項」之和解書乙份,如若屬實,上訴人犯罪後之態度與第一審比較, 已然不同。則原審維持第一審判決之科刑理由,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 訴時,對此科刑時應予斟酌之事項,自應於判決理由內載明其審酌之情形 ,原判決未予記載,自有判決理由不備之違誤。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一) 行為人之犯罪行為,依法律概念,在刑法評價上,為犯罪複數之數 罪時,依有罪必罰之原則,本應就所犯各罪予以併罰之;然亦有因 行為人以一個犯意,為一行為或數行為而持續侵害同一法益,實現 一個構成要件,而僅構成實質上之一罪者;復有行為人之一行為或 數行為,依法係成立數個獨立之罪,僅因基於訴訟經濟等刑事政策 ,乃以法律明定視為一罪處罰,謂之裁判上之一罪者,均與單一犯 意之單一行為,祇單純破壞一個法益之單純一罪有別。又科刑之判 決書,其所記載之事實與說明之理由前後必須相一致,且對於被告 所犯之罪,如非僅單純一罪時,則究係實質上或裁判上之一罪,抑 應予數罪併罰,均應於理由欄內詳加論斷其法律關係,俾與宣示之 主文相適合,否則即有判決理由不備或矛盾之違背法令。 (二) 行使偽造之有價證券以使人交付財物,本即含有詐欺之性質,如果 所交付之財物,即係該證券本身之價值,其詐欺取財仍屬行使偽造 有價證券之行為,不另論以詐欺取財罪;但如行使該偽造之有價證 券,係供擔保或作為新債清償而借款,則其借款之行為,已屬行使 偽造有價證券行為以外之另一行為,始應再論以詐欺取財罪,並依 牽連犯關係,從一重處斷。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重利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懲治盜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因張進益等自訴偽造文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連續犯之成立,除主觀上須基於一個概括之犯意外,客觀上須先後數行為 ,逐次實施而具連續性,侵害數個同性質之法益,其每一前行為與次行為 ,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可以分開,在刑法評價上,各具 獨立性,每次行為皆可獨立成罪,構成同一之罪名,始足當之;如數行為 於同時同地或密切接近之時地實施,侵害同一之法益,各行為之獨立性極 為薄弱,依一般社會健全觀念,在時間差距上,難以強行分開,在刑法評 價上,以視為數個舉動之接續施行,合為包括之一行為予以評價,較為合 理,則屬接續犯,而為包括之一罪。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訊問被告應先告知犯罪嫌疑及所犯 所有罪名。罪名經告知後,認為應變更者,應再告知。」,乃被告在刑事 訴訟程序上應受告知之權利,為憲法第八條第一項正當法律程序保障內容 之一,旨在使被告能充分行使防禦權,以維審判程序之公平。其所謂「犯 罪嫌疑及所犯所有罪名」,除起訴書所記載之犯罪事實及所犯法條外,自 包含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規定起訴效力所擴張之犯罪事實及罪名 ,暨依同法第三百條規定變更起訴法條後之新罪名。法院就此等新增或變 更之罪名,均應於其認為有新增或變更之情形時,隨時、但至遲於審判期 日前踐行上開告知之程序,使被告知悉而充分行使其防禦權,始能避免突 襲性裁判,而確保其權益。本件檢察官起訴書原指訴上訴人觸犯刑法第二 百零一條第一項之罪嫌,原判決雖有敘明上訴人所犯刑法第二百十六條、 第二百十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與起訴而經論罪科刑部分有牽連犯之關 係,為裁判上之一罪,基於審判不可分之原則,法院自得一併審判;依原 審審判筆錄之記載,原審對於此部分之同一性事實,固已踐行調查辯論程 序,但僅對上訴人告知起訴書記載之犯罪事實及罪名,而未告知擴張之新 事實、新罪名,其訴訟程序尚難謂無瑕疵。
 
裁判案由:
違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十九條係規定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問屬於犯人與否, 沒收之。至於盜用他人真印章所蓋之印文,並非偽造印章之印文,不在上 述規定必須沒收之列。
 
裁判案由:
常業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護照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2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1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1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冒用他人名義書寫標單,冒標他人之互助會,茍標單上除書寫被冒標者之 姓名,及欲標取會款所出利息之金額外,並書有「標單」之意旨,而就文 義內容之本身,使人一見即知係投標會款之標單,則該標單固係刑法第二 百十條所稱之私文書;惟如僅在紙上書寫被冒標者之姓名及所出利息之金 額,就其內容本身並不足以獨立表示一定用意之證明,如非依民間互助會 之習慣,尚無從認定其上之文字,係用以表示該名義人願出所書金額之利 息以標取互助會會款之證明,則非刑法第二百十條所規定之私文書,而係 同法第二百二十條以文書論之準私文書。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竊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1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煙毒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刑罰法令關於沒收之規定,有採職權沒收主義與義務沒收主義。職權沒收 ,指法院就屬於被告所有,並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仍得本於職 權為斟酌沒收與否之宣告,例如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 第三項前段等屬之。義務沒收,又可分為絕對義務沒收與相對義務沒收二 者。前者指凡法條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者屬之,法院就 此等之物,無審酌餘地,除已證明毀滅外,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或有無查扣 ,均應沒收之,例如刑法第二百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九條、第二 百十九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十八條第一項前 段等屬之;後者,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且以屬於被告所有者為限, 始應予以沒收,例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前段、修正前著作 權法 (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前之著作權法) 第九十八條、肅清 煙毒條例第十三條第一項是。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違反稅捐稽徵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侵占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準強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要旨:
(一)偽造之文書,既已交付於被害人收受,則該物非屬被告所有,除該 偽造文書上偽造之印文、署押,應依刑法第二百十九條予以沒收外 ,依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三項之規定,即不得再就該文書諭知沒收。 (二)偽造有價證券上所偽造之印文或署押,係屬偽造有價證券之一部分 ,已因偽造有價證券之沒收而包括在內,自不應重為沒收之諭知。
 
裁判案由:
妨害投票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懲治盜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懲治盜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2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2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瀆職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1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得依刑法第二百十九條之規定沒收者,以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為限。 至盜用他人真正印章所蓋之印文,並非該條所指之偽造印文。本件原判決 事實既認定上訴人潘○容、詹○譽係分別從他處剪下「台○市第○○用合 作社水○分社收稅章」印文、「台灣○地○行台○分行收稅章」印文,貼 在房屋稅繳款書後予以影印。倘若無訛,則該印文非屬偽造之印文。乃原 審認係偽造之印文,而依該條予以沒收,自屬於法有違。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國家安全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盜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稅捐稽徵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稅捐稽徵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陸海空軍刑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法院核對筆跡,固為證據調查方法之一種,但除非筆跡有顯著跡象,凡具 字學常識之人,足以肉眼辨別其真偽異同者外,仍須藉重科學儀器及專門 知識,就其內容付與鑑定,始足以資判斷。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劉○山 於八十四年三月二十三日,冒用劉○輝名義申請印鑑證明書,再偽造劉○ 輝名義之土地登記申請書及抵押權設定契約書,將劉○輝所有右開土地向 陳○泉設定三百萬元抵押權等情,係以設定抵押權所附劉○輝印鑑證明書 上之筆跡「肆柒、壹、拾參」,與上訴人於原審當庭所寫之「肆柒壹拾參 」字跡相同,為其主要論據。但核對二者之筆跡,上訴人於原審當庭所寫 之「參」○顯較印鑑證明書上之「參」多出一筆畫,二者之特徵不盡相同 ,乃原審未檢具相關資料送請有關機關鑑定,竟自行判斷二者字跡相同, 尚嫌速斷,難以昭折服。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稅捐稽徵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文書乃記載人類意思表示之方法,當事人得將不同之文書,記載於同一份 文件內,故在同一份文件內可有不同之文書。上訴人等在委託書之當事人 欄書寫他人姓名,與在該委託書下方之「立委託書人」簽名欄簽名,性質 不同,前者在於識別當事人為何人,後者在於表示委託人簽名之意思。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侵占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稅捐稽徵法第四十一條所規定之逃漏稅捐罪,雖以發生逃漏稅捐之結果為 必要,惟判斷納稅義務人是否已逃漏稅捐,應以結算申報時,納稅義務人 有無以積極之作為,施用詐術或其他不正當方法申報不實,致發生逃漏稅 捐之結果為斷。所謂未發生逃漏稅捐之結果,係指納稅義務人雖有施用詐 術等非法方法,但其稅負尚未達於起徵點,因而未發生逃漏稅捐之結果, 或該納稅義務人依法應採定額、定率核稅,無論其如何申報,均與應納稅 款完全無關者而言;若其稅負已逾起徵點,又非屬定額、定率核稅範圍, 而以詐術等非法方法逃漏稅捐時,即應成立犯罪。至於嗣後被查獲,再補 繳稅款,乃犯罪後態度問題,不能以其有無補繳稅款,作為有無發生犯罪 結果之判斷標準。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國家安全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違反商業會計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違反稅捐稽徵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採證認事係屬事實審法院之職權,而法院憑以認定犯罪事實之證據,並不 以直接證據為限,即綜合各種間接證據,本於推理作用,為其認定犯罪事 實之基礎,如不違背經驗法則與論理法則,亦非法所不許。又共同正犯犯 意之聯絡並不限於事前有所謀議,即僅於行為當時有共同犯意之聯絡者, 亦屬之,且其表示之方法,亦不以明示通謀為必要,即相互間有默示之合 致,亦無不可。原判決已詳敘上訴人如何配合唐○奇偽造湖○農場場員會 議紀錄,辦理湖○公司設立登記及以公司名義換訂原簽之租賃契約,並積 極參與上開犯罪行為,而與唐○奇有犯意聯絡,雖部分行為推由唐○奇實 施,亦應共負刑責,並說明其認定之理由及證據,已就上訴人如何與唐○ 奇有犯意聯絡,並分擔實施部分犯罪行為為明白之論斷,且無違背經驗法 則及論理法則,自難任指為違法。
 
裁判案由:
違反國家安全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侵占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