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205條
沒收物
1.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郵票、印花稅票、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或其他相類作為提款、簽帳、轉帳或支付工具之電磁紀錄物及前條之器械原料及電磁紀錄,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108 年 06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一)共同正犯犯罪所得之沒收、追徵,應就各人所分得之數為之。所謂 各人「所分得」之數,係指各人「對犯罪所得有事實上之處分權限 」而言。因此,若共同正犯各成員內部間,對於犯罪所得分配明確 時,應依各人實際所得宣告沒收;若共同正犯對於犯罪所得,其個 人確無所得或無處分權限,且與其他成員亦無事實上之共同處分權 限者,自不予諭知沒收;然若共同正犯對於犯罪所得享有共同處分 權限時,僅因彼此間尚未分配或分配狀況未臻具體、明確,參照民 法第 271 條「數人負同一債務,而其給付可分者,除法律另有規 定或契約另有訂定外,應各平均分擔之」,民事訴訟法第 85 條第 1 項前段「共同訴訟人,按其人數,平均分擔訴訟費用」等規定之 法理,應平均分擔。 (二)本件原判決既認定上訴人 2 人於本案之犯罪所得為 100 萬元, 彼此間就犯罪所得之分配狀況,未臻具體或明確,難以區別各人分 受之數,自應由其 2 人平均分擔犯罪所得,每人各為 50 萬元, 方為適法。第一審援引所謂「共同沒收」之說,對上訴人 2 人均 宣告犯罪所得 100 萬元之沒收、追徵,致造成沒收過剩,其就犯 罪所得各逾 50 萬元之沒收、追徵的宣告部分,於法即屬有違,原 審未予糾正,仍予維持,同有違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聲請撤銷沒收確定判決
裁判日期:
民國 108 年 04 月 03 日
裁判要旨:
(一)法院對於撤銷沒收確定判決之聲請,應通知聲請人、檢察官及自訴 代理人,予其陳述意見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 455 條之 31 規定 甚明。其立法理由謂:「法院為判斷原沒收確定判決前之審理程序 是否符合正當法律程序之要求,於裁定前,自應通知聲請人、檢察 官或自訴代理人,由聲請人提出足以認定原沒收裁判未經正當程序 之證據,予檢察官或自訴代理人陳述意見。爰參考日本應急對策法 第 13 條第 5 項之立法例,增訂本條規定。」而日本應急對策法 第 13 條第 5 項規定:「法院就有關意旨書所載事項,應使請求 人及檢察官陳述意見,且依請求人或檢察官之聲請或依職權調查認 為有必要之證據。…」第 3 項並規定:「依第 1 項規定所為聲 請違反法令所定程式,或已逾同項所定期間,或請求人所提非因可 歸責於己之理由致無法在本案訴訟程序中主張自身權利之理由經認 為無理由時,或認沒收物顯不屬於請求人所有時,應於聽取請求人 、檢察官之意見後,以裁定駁回其請求。…」是法院應於裁定前賦 予聲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並不限於法院認為撤銷沒收確定判決之 聲請有無理由之情形。又聲請人是否為沒收判決確定時被沒收財產 之權利人,攸關其能否聲請撤銷沒收確定判決之判斷。倘有爭執, 法院自應於裁定前通知聲請人,予其陳述意見之機會。經法院判決 沒收財產確定之第三人,非因過失,未參與沒收程序,且其聲請撤 銷沒收確定判決,合於法律上之程式及期限,法院即得以裁定撤銷 沒收確定判決。至於沒收確定判決實體上有無違誤,則非所問。此 觀法院辦理刑事訴訟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 194 項規定即明。 (二)抗告人以其為上開支票之權利人,非因過失,未參與沒收程序,聲 請撤銷上開沒收確定判決,而告訴人具狀爭執其權利。則抗告人是 否為沒收判決確定時被沒收財產之權利人,既有爭議。原審未於裁 定前通知抗告人,予其陳述意見之機會,逕認其非適格之聲請人, 復以其主張宣告沒收該支票,有違刑法第 38 條之 2 第 2 項之 規定,亦無理由,而予駁回,自有未合。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5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 38 條之 2 第 2 項所謂「有過苛之虞」,應依比例原則斟酌之 ,例如於犯罪所得嗣後已因非可歸責於犯罪行為人之原因確定滅失,且犯 罪行為人並未因此取得財產上利益者,當有前開過苛調解條款之適用;另 衡量具體犯罪情節,倘犯罪之應非難性輕微,或犯罪所得並非全然歸因於 犯罪行為所生,亦即犯罪所得之取得,犯罪行為並非最主要因素,而堪認 倘逕予剝奪犯罪所得,實有過度苛酷之情者,亦有前開過苛調解條款之適 用;此外,倘犯罪被害人或其權利受讓者已居於隨時可取回犯罪所得之地 位,若仍對犯罪行為人宣告沒收、追徵,反將使犯罪行為人居於重複受追 索之不利地位,甚至不利於犯罪被害人或其權利受讓者實際對犯罪行為人 追索受償時,亦應有前開過苛條款之適用。 不同意見:本判決認為「倘犯罪被害人或其權利受讓者已居於隨時可取回 犯罪所得之地位…亦應有前開過苛條款之適用」,已與刑法第 38-1 條第 5 項實際合法發還,始能排除沒收的立法明文相 衝突,論證上宜更嚴謹。經查個案涉及被害人,業持系爭本票 聲請強制執行裁定獲准,正好係刑事訴訟法第 473 條第 1 項前半段「沒收物、追徵財產,於裁判確定後一年內,由權利 人聲請發還者,或因犯罪而得行使債權請求權之人已取得執行 名義者聲請給付,除應破毀或廢棄者外,檢察官應發還或給付 之」所規定之對象,自不應經由過苛條款迴避法律之適用,僭 越立法意旨。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變造電子票證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02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 201 條之 1 第 1 項之供行使之用之法定意圖,係指行為人偽 造或變造的目的乃在於使其偽造物或變造物得以在經濟交易活動中充當簽 帳、提款、轉帳或支付工具憑證之用。行為人只要具有上述的心意趨向, 即具有此法定意圖。至於偽造或變造後是否果真持之使用,則與此意圖之 成立無關,且行為人的不法意圖就係供自己行使之用,抑或供他人行使之 用,亦在所不問。查悠遊卡乃告訴人悠遊卡公司依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 所發行之電子票證,而依該條例第 3 條第 1 款之規定,所謂電子票證 係指以電子、磁力或光學形式儲存金錢價值,並含有資料儲存或計算功能 之晶片、卡片、憑證或其他形式之載具,作為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工具,可 見悠遊卡亦屬刑法第 201 條之 1 第 1 項所定作為支付工具之儲值卡 。又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偽造、變造或未經主 管機關核准發行本條例所規定之電子票證者,其行為負責人處 1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000 萬元以上 2 億元以下罰金 。其犯罪所得達新臺幣 1 億元以上者,處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 2,500 萬元以上 5 億元以下罰金」,係針對偽造或變造依上開 條例發行之電子票證行為,所為處罰之特別規定,則依特別法優先於普通 法之法規競合原則,即應從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 處斷,無再適用刑法第 201 條之 1 第 1 項之餘地。本案悠遊卡內儲 存有金錢價值,可供作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工具,在相當範圍內與一般貨幣 並無二致,是行使經變造儲值金額之悠遊卡,亦應認併含有詐欺性質,是 被告二人上開行使變造悠遊卡之行為,即不另論以詐欺罪。 裁判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水土保持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2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違反公司法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違反公司法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9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1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就偽造之有價證券,固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均沒收 之。惟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二人以上共同簽名者,應 連帶負責。又票據之偽造或票據上簽名之偽造,不影響於真正簽名之效力 ,從而二人以上共同在本票之發票人欄簽名者,應連帶負發票人責任,倘 其中部分共同發票人係偽造,因對於真正發票人部分仍屬有效,僅應將偽 造發票人之部分宣告沒收,不得將該有價證券全部沒收,而影響合法執票 人對於真正發票人之票據權利。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8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按判決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八 條定有明文。又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就偽造之有價證券,固規定不問屬於犯 人與否,均沒收之。惟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二人以上 共同簽名者,應連帶負責。又票據之偽造或票據上簽名之偽造,不影響於 真正簽名之效力,從而二人以上共同在本票之發票人欄簽名者,應連帶負 發票人責任,倘其中部分共同發票人係偽造,因對於真正發票人部分仍屬 有效,僅應將偽造發票人之部分宣告沒收,不得將該有價證券全部沒收, 而影響合法執票人對於真正發票人之票據權利。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09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7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6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6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5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9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醫師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9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8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5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2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水土保持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9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沒收物之執行完畢與沒收物之不存在,並非一事,因犯罪依法必須沒收之 物,雖已於共犯中之一人確定判決諭知沒收,並已執行完畢,對於其他共 犯之判決,仍應宣告沒收(本院六十五年六月二十二日、六十五年度第五 次刑庭庭推總會議決議(二)參照)。查上開九十一年度重上更(一)字第四八七 號判決雖宣告沒收偽造之第二五六二0號本票即本件本票,惟刑法第二百 零五條規定「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採 義務沒收主義。原判決因而諭知就本件偽造之發票人陳麗源部分沒收,並 無違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5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7 月 27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0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8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7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6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零一條之一規定:「意圖供行使之用,而偽造、變造信用卡、 金融卡、儲值卡或其他相類作為簽帳、提款、轉帳或支付工具之電磁紀錄 物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行使前項 偽造、變造之信用卡、金融卡、儲值卡或其他相類作為簽帳、提款、轉帳 或支付工具之電磁紀錄物,或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受或交付於人者,處 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故如行為人犯罪之客體為 信用卡時,依前開規定,自有偽造或變造信用卡罪、行使偽造或變造信用 卡罪、收受偽造或變造信用卡罪及交付偽造或變造信用卡罪之分;而本規 定之所謂「交付」,依其文意,自指將自己持有之物,交與他人之謂。至 其持有之原因,如係來自第三者之讓與,並非自己所偽造或變造時,固應 論以交付偽造或變造信用卡罪;惟如在自己偽造或變造信用卡後,交付知 情之他人時,因前開第一項之偽造或變造信用卡罪,其法定刑為一年以上 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而同條第二項之交付偽造或 變造信用卡罪,其法定刑為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三萬元以下罰金, 前者較後者之罪刑為重,且偽造或變造信用卡之目的,原在意圖供行使之 用,故其於偽造或變造後,無論直接行使或間接交付他人行使,自為偽造 或變造之當然結果,該交付之輕行為應為偽造或變造之重行為所吸收,並 無另論以交付偽造或變造信用卡罪之餘地。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2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一)行為後法律有變更者,適用裁判時之法律,但裁判前之法律有利於行為 人者,適用最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刑法第二條第一項固定有明文。惟 常業犯之最後行為,如於法律變更後始完成者,因其性質為實質上一罪 ,自應適用變更後之法律論罪科刑,無行為後法律變更可言,即不發生 新舊法比較適用之問題。原判決附表一所示,上訴人等之犯罪時間,始 於八十五年八月間,終於八十八年二月十日。而理由記載刑法第三百四 十條常業詐欺罪 (法條) 業於八十八年二月三日變更,經比較新舊法結 果,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但書規定,應依舊法即修正前之刑法第三百四 十條論科云云,顯有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二)偽造之有價證券,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定有明 文。支票可以流通市面,為有價證券。上訴人等偽造原判決附表一所示 之支票,原判決並未宣告沒收,亦未於理由內有所說明,復有不適用法 則及不載理由之違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0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對於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設有沒收之特別規定,是對 於偽造之有價證券自應依該條規定宣告沒收。惟關於二人以上為共同發票 人之有價證券,如僅其中部分共同發票人係偽造,因該有價證券之真正發 票人部分仍屬有效,為避免影響合法執票人對於真正發票人之票據權利, 自不得將整張有價證券宣告沒收,此時僅依前開法條規定,將該有價證券 關於偽造發票人部分宣告沒收即可。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2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偽造之有價證券,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此觀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 定自明。原判決認定被告與郭起發、金○坤及其他買受空白支票之不詳姓 名者,基於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共同偽造支票五十餘張而為行使等情, 竟未查明認定該五十餘張偽造支票之發票日期、金額、發票人等詳情,且 未依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將該五十餘張偽造之支票宣告沒收,顯有應於 審判期日調查之證據而未予調查以及判決適用法則不當之違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8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6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偽造之有價證券,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定有明 文。原判決事實既認定原判決附表一、二所示之支票十五張,係被告等共 同偽造,竟僅就同附表二部分依法宣告沒收,同附表一部分以因已兌現, 存於華南銀行,不宜宣告沒收,難謂無不適用法則之違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4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3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3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2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2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因貪污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1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十條第一項規定:「犯第四條至第六條之罪者,其所得財 物,應予追繳,並依其情節分別沒收或發還被害人」,其「沒收」與「發 還被害人」係並列規定,其性質並互相排斥,應擇其一而為適用,自無同 時既諭知發還被害人,卻又宣告沒收之餘地。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判決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八條 定有明文。又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對於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設有沒收之特 別規定,故對於偽造之有價證券自應依該條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均併予 宣告沒收。惟關於二人以上為共同發票人之有價證券,如僅係就其中部分 共同發票人為偽造,因該有價證券之真正發票人部分仍屬有效,為避免影 響合法執票人對於真正發票人之票據權利,自不得將整張有價證券宣告沒 收。是此時祇要依前開法條規定,將該有價證券關於偽造發票人部分宣告 沒收即可。科刑之判決書,應於理由內記載科刑時就刑法第五十七條或第 五十八條規定事項所審酌之情形,為刑事訴訟法第三百十條第三款所明定 。此項規定,依同法第三百六十四條,又為第二審所準用。經查第一審判 決係審酌上訴人犯罪之動機、目的、手段、所生危害,及其犯罪後之態度 等一切情狀,量處上訴人有期徒刑三年四月。但刑法第五十七條第十款所 稱犯罪後之態度,應包括犯人犯罪後,因悔悟而力謀恢復原狀或賠償被害 人損害等情形在內。上訴人於原審宣示判決前之八十八年七月二十七日提 出其與高揚公司所簽立,內載:「已全部清償完畢,目前未欠高揚公司任 何款項」之和解書乙份,如若屬實,上訴人犯罪後之態度與第一審比較, 已然不同。則原審維持第一審判決之科刑理由,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 訴時,對此科刑時應予斟酌之事項,自應於判決理由內載明其審酌之情形 ,原判決未予記載,自有判決理由不備之違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一) 行為人之犯罪行為,依法律概念,在刑法評價上,為犯罪複數之數 罪時,依有罪必罰之原則,本應就所犯各罪予以併罰之;然亦有因 行為人以一個犯意,為一行為或數行為而持續侵害同一法益,實現 一個構成要件,而僅構成實質上之一罪者;復有行為人之一行為或 數行為,依法係成立數個獨立之罪,僅因基於訴訟經濟等刑事政策 ,乃以法律明定視為一罪處罰,謂之裁判上之一罪者,均與單一犯 意之單一行為,祇單純破壞一個法益之單純一罪有別。又科刑之判 決書,其所記載之事實與說明之理由前後必須相一致,且對於被告 所犯之罪,如非僅單純一罪時,則究係實質上或裁判上之一罪,抑 應予數罪併罰,均應於理由欄內詳加論斷其法律關係,俾與宣示之 主文相適合,否則即有判決理由不備或矛盾之違背法令。 (二) 行使偽造之有價證券以使人交付財物,本即含有詐欺之性質,如果 所交付之財物,即係該證券本身之價值,其詐欺取財仍屬行使偽造 有價證券之行為,不另論以詐欺取財罪;但如行使該偽造之有價證 券,係供擔保或作為新債清償而借款,則其借款之行為,已屬行使 偽造有價證券行為以外之另一行為,始應再論以詐欺取財罪,並依 牽連犯關係,從一重處斷。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7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規定:「訊問被告應先告知犯罪嫌疑及所犯 所有罪名。罪名經告知後,認為應變更者,應再告知。」,乃被告在刑事 訴訟程序上應受告知之權利,為憲法第八條第一項正當法律程序保障內容 之一,旨在使被告能充分行使防禦權,以維審判程序之公平。其所謂「犯 罪嫌疑及所犯所有罪名」,除起訴書所記載之犯罪事實及所犯法條外,自 包含依刑事訴訟法第二百六十七條規定起訴效力所擴張之犯罪事實及罪名 ,暨依同法第三百條規定變更起訴法條後之新罪名。法院就此等新增或變 更之罪名,均應於其認為有新增或變更之情形時,隨時、但至遲於審判期 日前踐行上開告知之程序,使被告知悉而充分行使其防禦權,始能避免突 襲性裁判,而確保其權益。本件檢察官起訴書原指訴上訴人觸犯刑法第二 百零一條第一項之罪嫌,原判決雖有敘明上訴人所犯刑法第二百十六條、 第二百十條之行使偽造私文書罪,與起訴而經論罪科刑部分有牽連犯之關 係,為裁判上之一罪,基於審判不可分之原則,法院自得一併審判;依原 審審判筆錄之記載,原審對於此部分之同一性事實,固已踐行調查辯論程 序,但僅對上訴人告知起訴書記載之犯罪事實及罪名,而未告知擴張之新 事實、新罪名,其訴訟程序尚難謂無瑕疵。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17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偽造之有價證券,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二百零五條定有明 文。而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二人以上共同簽名者,應 連帶負責;又票據之偽造或票據上簽名之偽造,不影響於真正簽名之效力 ,從而二人以上共同在本票之發票人欄簽名者,應連帶負發票人責任,倘 其中有部分屬於偽造,雖不影響於其餘真正簽名者之效力,但偽造之部分 ,仍應依上開規定,諭知沒收。依原判決認定之事實,上訴人係教唆郭○ 蓮、田○隆、許○地等人於簽發本票時,亦一併偽造其親友之簽名,而偽 造其親友為共同發票人之本票。則關於偽造各該親友之本票部分,仍應依 上開規定宣告沒收,方為合法。乃第一審判決僅諭知沒收偽造之署押,自 有不適用法則之違法,原審未加糾正,予以維持,同屬違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所謂偽造有價證券,以無權簽發有價證券之人冒用他人名義簽發為 要件;如果行為人簽發支票係基於發票人之授權,或以自己之名義為發票 人,則不論空白支票之來源如何,因未冒用他人名義,自無偽造有價證券 之可言。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在票據上簽名者,依票上所載文義負責,二人以上共同簽名者,應連帶負 責;又票據之偽造或票據上簽名之偽造,不影響於真正簽名之效力。從而 二人以上共同在本票之發票人欄簽名者,應連帶負發票人責任,縱有部分 屬於偽造,仍不影響於其餘真正簽名者之效力。依據卷內資料,涉案之本 票係由上訴人與吳○鴻、張○宗共同簽發;原判決既認定,僅「吳○鴻」 之簽名屬於偽造,則其餘真正簽名部分即不受影響。乃原判決依據刑法第 二百零五條規定沒收偽造之有價證券時,竟將真正之部分,亦一併沒收, 亦有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煙毒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刑罰法令關於沒收之規定,有採職權沒收主義與義務沒收主義。職權沒收 ,指法院就屬於被告所有,並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仍得本於職 權為斟酌沒收與否之宣告,例如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第三款、 第三項前段等屬之。義務沒收,又可分為絕對義務沒收與相對義務沒收二 者。前者指凡法條規定「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者屬之,法院就 此等之物,無審酌餘地,除已證明毀滅外,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或有無查扣 ,均應沒收之,例如刑法第二百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九條、第二 百十九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項、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十八條第一項前 段等屬之;後者,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且以屬於被告所有者為限, 始應予以沒收,例如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第十九條第一項前段、修正前著作 權法 (八十七年一月二十一日修正公布前之著作權法) 第九十八條、肅清 煙毒條例第十三條第一項是。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9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妨害國幣懲治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妨害國幣懲治條例第三條第一項之偽造幣券,其偽造之標準,須摹仿通用 幣券之真形、質地、顏色、文字、花紋簽章等,始得成立。苟形式不相似 ,或質地不相同,一般人視之即可輕易識別真偽者,則不得謂為偽造,至 於是否另成立詐欺取財罪,乃屬另一問題。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9 日
裁判要旨:
(一)偽造之文書,既已交付於被害人收受,則該物非屬被告所有,除該 偽造文書上偽造之印文、署押,應依刑法第二百十九條予以沒收外 ,依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三項之規定,即不得再就該文書諭知沒收。 (二)偽造有價證券上所偽造之印文或署押,係屬偽造有價證券之一部分 ,已因偽造有價證券之沒收而包括在內,自不應重為沒收之諭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01 日
裁判要旨:
判決雖認上訴人簽發之本票均構成偽造有價證券罪,並於理由內載稱本票 等證物均存於偵查卷,惟卷附上訴人簽發之本票影本中,發票日為八十四 年五月二十五日,面額新台幣三十五萬元,之本票一紙,似無發票人之簽 署,依票據法之規定,該本票既尚未完成發票之行為,得否逕認該部分亦 構成偽造有價證券罪,似不無疑問。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同時偽造同一被害人之多件同類文書時,其被害法益仍僅一個,不能以其 偽造之文書件數,計算其法益。此與同時偽造不同被害人之文書時,因有 侵害數個人法益,係一行為觸犯數罪名者迥異。原判決謂上訴人等推由斯 紐約同時將偽造之李○惠名義之授權書、借據,交付予陳○琴之行使偽造 私文書行為,係以一行為觸犯相同之數罪名,為想像競合犯,有適用法則 不當之違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所謂變造文書,係指不變更原有文書之本質,僅就文書之內容有所更改者 而言。又影本與原本可有相同之效果,如將原本影印後,將原本之部分內 容竄改,重加影印,其與無製作權人將其原本竄改,作另一表示其意思者 無異,應成立變造文書罪。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15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國幣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治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30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著作權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修正前著作權法第九十八條規定「犯第九十一條至第九十五條之罪,供犯 罪所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沒收之」。此固為刑法之特別規定,採義務沒 收主義;然該法既無如刑法第二百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九條、第 二百十九條、第二百六十五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項等有「不問屬於犯 人與否,沒收之。」之規定,則應回歸適用刑法總則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 二款、第三項之規定;即修正前著作權法第九十八條所謂「供犯罪所用或 因犯罪所得之物」,以屬於犯人者為限,始應予沒收,庶符沒收制度之基 本原則。
|
|
裁判案由:
貪污治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7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2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1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2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2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偽造同一被害人之多張本票,如係同時為之,因其行為無先後可分,且被 害法益仍僅一個,應只成立單純一罪。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2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1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聲請單獨宣告沒收違禁物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1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本件係經非常上訴,將原判決撤銷,由原審法院依判決前之程序更為審判 之案件,依刑事訴訟法第四百四十七條第二項但書規定,不得諭知較重於 原確定判決之刑,此項科刑上之限制,乃強制規定,與同法第三百七十條 但書對於因原審判決適用法條不當而撤銷,設有例外情形者不同,其目的 在於保障已確定之案件,不因非常上訴後更為審判之結果,不利於被告, 故原審法院依判決前之程序更為審判之結果,縱原確定判決適用法條不當 ,仍不得諭知較重於原確定判決之刑,此量刑上之特別規定,猶如刑法第 五十八條,已排除原法定刑之限制。本件更為審判前之確定判決,即原審 之前審,係撤銷第一審無罪之判決,改依詐欺罪論處有期徒刑二年;原審 於更為審判後,如認為詐欺及偽造有價證券均成立犯罪,且有裁判上一罪 關係時,始得就偽造有價證券部分加以裁判,惟依上開說明仍不得諭知較 重於原確定判決之刑,乃原審竟諭知有期徒刑三年二月,較重於原確定判 決之刑,自屬違背法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0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9 月 26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9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沒收為從刑,屬於刑之一種,故沒收之物須於犯罪事實中有具體之記載, 始為適法,否則諭知沒收即難謂有事實之根據。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5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台灣土地銀行雖屬公營銀行,然仍屬於商業銀行,其受理人民申請開立支 票存款帳戶,純屬私法上之行為,尚非執行政府公務,上訴人縱使之登載 不實,亦難繩以刑法第二百十四條之罪,原判決依該罪論處,自有未合。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以取得票面價值之對價,固不另論詐欺罪,但如以偽 造之有價證券供作擔保或作為新債清償而借款,則其借款之行為,為行使 有價證券以外之另一行為,其間有方法結果關係,應論以詐欺罪之牽連犯 。本件依原判決認定之事實,上訴人係行使偽造之本票向張○晉借款,自 應論以詐欺罪,依審判不可分原則,此部分並為起訴效力所及。原審置詐 欺罪於不論,亦有已受請求之事項未予判決之違法。另原判決既認上訴人 係偽簽蕭○蘭之署名及盜蓋其印章於上開本票為共同發票人,而偽造本票 。上訴人自任發票人而簽發部分,固屬真實,而不得將該紙本票沒收,惟 上訴人偽簽蕭○蘭署名及盜蓋其印章偽造共同發票人部分,仍應依刑法第 二百零五條規定予以沒收。原判決依刑法第二百十九條規定,僅沒收該偽 造之蕭○蘭署名,適用法則亦屬不當。
|
裁判案由:
被告等違反著作權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按著作權法第九十八條規定「犯第九十一條至第九十五條之罪,供犯罪所 用或因犯罪所得之物,沒收之」。此固為刑法之特別規定,採義務沒收主 義;然著作權法既無如刑法第二百條、第二百零五條、第二百零九條、第 二百十九條、第二百六十五條、第二百六十六條第二項等有「不問屬於犯 人與否,沒收之。」之規定,則應回歸適用刑法總則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 二款、第三項之規定;即著作權法第九十八條所謂「供犯罪所用或因犯罪 所得之物」,以屬於犯人者為限,始應予沒收,庶符沒收制度之基本原則 。 參考法條︰著作權法 第 98 條 (82.04.24) 中華民國刑法 第 38 條 (83.01.28)
|
|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支票為要式證券,支票之作成必依票據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項第一款至 第八款所定法定方式為之,支票之必要記載事項如有欠缺,除票據法另有 規定外 (如票據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二項及第三項) ,其支票即為無效, 此就票據法第十一條第一項、第一百二十五條之規定觀之自明。支票之金 額及發票年月日為支票之絕對必要記載事項,如未記載,其支票當然無效 ,不能認為有價證券。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以使人交付財物,如果所交付者,即該證券本身之價值 ,則其詐欺取財,為行使偽造有價證券行為所吸收,固不另成罪,惟如以 偽造之有價證券供作擔保或作為新債清償而借款,則其借款之詐欺行為, 為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以外之另一行為,二者間有方法結果關係,應以牽連 犯論處。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為「擔保」其夫妻對洪毓鐘之共同支票債 務,而偽造系爭本票交付洪毓鐘而行使,顯非單純之行使有價證券,原判 決認上訴人行使系爭支票,以「擔保」相同金額之支票債務,本含有詐欺 性質,不另論以詐欺罪,其法律見解,自屬可議。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偽造有價證券之器械、原料,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刑法第二百零五 條定有明文。且上開沒收之規定,係採義務沒收主義,自應優先於採職權 沒收主義之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而適用。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判決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八條 定有明文。次按檢察官就犯罪事實一部起訴者,其效力及於全部,同法第 二百六十七條固有明定;惟牽連犯一部犯罪事實為告訴乃論之罪,而未經 告訴者,法院仍僅能就非告訴乃論之部分為判決。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沒收為從刑之一種,其宣告以有主刑之存在為前提,故如諭知被告無罪, 或被告所犯者為他罪,而與案內扣押之物全然無關時,該扣押物,即不得 對之宣告沒收。又共犯數人中之一人僅就連續數行為中之一部分參與犯罪 ,隨即脫離他去,此後其他共犯所購置供犯罪或犯罪所得之物,自不得對 該脫離之被告為沒收之諭知。本件原判決既認定上訴人張天生、洪榮忠二 人相繼於中途退出偽造犯罪集團,並認定該集團於其二人退出後繼續偽造 人民幣出售,並以所得價金之五十萬元留供購置偽造所需之器械等情,則 該集團嗣後所購置之物及所印製之人民幣成品、半成品,自與該二人之犯 罪無涉。雖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此等物品,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 但於此所稱「不問屬於犯人與否」,乃針對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三項前段之 須「以屬於犯人者為限」而言,非謂凡此物品,一經查獲,即可不問其犯 罪成立與否概予沒收之。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偽造之印章、印文或署押,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為刑法第二百十 九條所明定。此項沒收之規定,乃刑法第三十八條之特別規定。故凡屬印 章、印文或署押之沒收,均應優先適用之。原判決既認定上訴人等有偽造 各機關、負責人之印章、印文,且該印章、印文無關偽造支票者,又無刑 法第二百零五條之適用問題,乃竟不適用刑法第二百十九條之特別規定, 而逕依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二、三款宣告沒收,其法則之適用自屬不 當。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6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6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07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懲治盜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23 日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票據之偽造或票據上簽名之偽造,不影響於真正簽名之效力,票據法第十 五條定有明文。依原判決之認定,以上訴人及王某為共同發票人之本票, 僅王某為發票人部分係屬偽造,上訴人之簽名既為真正,其為發票人部分 則仍屬有效之票據,不在應依法沒收之列,原判決併予宣告沒收,自非適 法。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八十八年十月二十七日八十八年度第七次 刑事庭會議決議,通過。 2.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懲治盜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2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証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2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2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0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刑事法上之沒收,屬於從刑之一種,故沒收之物,必須於犯罪事實中有具 體之記載,並於理由內予以論證,始稱合法;否則,主文諭知沒收即難謂 有事實之根據。而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偽造、變造之有價證券,不問 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係採義務沒收主義,屬刑法第三十八條第一項第 三款第三項但書之特別規定,法院並無自由裁量之權。原判決主文諭知如 第一審判決附表二所示偽造之支票沒收,事實欄亦有上訴人偽造該等支票 之記載,然於理由內卻未予論斷,其此項沒收之宣告,揆諸上開說明,仍 非適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9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按竊盜罪係侵害財產之監督權。原判決既認定被告竊取之前開支票簿,雖 係宜鋐公司所有,但在該公司負責人劉明澄管領 (持有) 中,劉明澄係被 告之叔父,為四親等之血親,業據劉明澄供明在卷,依刑法第三百二十四 條第二項規定,被告之竊盜部分,須告訴乃論。被害人劉明澄並未告訴, 檢察官亦未起訴,分別有偵查卷宗及起訴書正本可稽,原判決對此部分竟 予一併論科,自有違誤。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12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以系爭偽造之有價證券供作新債清償而借款,則其借款行為,乃行 使有價證券以外之另一行為,自係另犯刑法第三百三十九條第一項之詐欺 罪。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12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我刑法對偽造之有價證券,採義務沒收主義,依刑法第二百零五條規定, 偽造之有價證券,不問屬於犯人與否,沒收之。本件原判決既認如原判決 附表所示之本票,其中發票人張應華部分係屬偽造,即應就該偽造部分全 部宣告沒收,乃第一審判決僅就發票人欄部分諭知沒收。又該本票發票人 陳芬芳、陳義夫發票部分,原判決既認並非偽造,對該部分即不得為沒收 之諭知,第一審判決併就該二部分宣告沒收,於法均屬有違,原審不予糾 正,仍維持第一審不當之判決,已難謂為適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7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民間互助會會員標會時書寫之標單,一般僅寫金額而已,尚不具備刑法第 二百十條私文書之形式,應屬於紙上之文字,依習慣足以表示願出利息之 用意證明,為同法第二百二十條以私文書論之準私文書,原判決竟逕行依 偽造私文書論處,即有判決適用法則不當之違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3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查原判決認定上訴人等共同意圖為自己不法之所有,由陳敏偽造吳妙英及 謝張連菊之標單參加投標,標得會款,而由劉曉芬參與收取會款,則被害 法益為參加互助會之多數會員,上訴人等係一行為觸犯數詐欺罪之想像競 合犯,應從一重處斷,原審未予論及,難謂適法。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12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一) 查刑法偽造有價證券罪,其偽造後持以行使,因偽造之目的在得以 行使,故行使行為較偽造行為犯行為輕,應依吸收犯法則認行使之 低度行為為偽造之高度行為所吸收。至偽造之有價證券上有盜用印 章情形,因證券上所蓋之印文,為構成證券之一部;所盜用之印章 為偽造有價證券行為一部之階段行為,均應包括於偽造有價證券罪 之內,自不生想像競合犯或牽連犯問題。 (二) 查刑事訴訟法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被告之法定代理人,得為被告之 利益獨立上訴,係以被告為無行為能力或限制行為能力人為前提; 若被告係屬完全行為能力人,依法已無所謂法定代理人之存在,其 尊親屬或家長自均不能以任何名義獨立提起上訴。本件被告劉志忠 係五十六年八月三十一日生,業已成年,復非禁治產人,為有完全 行為能力人,其母即上訴人徐貴春無由取得其法定代理人之資格, 自無獨立上訴之權。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以偽造有價證券供作擔保而借款,則其借款行為為行使有價證券以 外之另一行為,核其所為係犯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項、第三百卅九條第 一項之罪,又其偽造被害人印章,為偽造支票之階段行為,行使偽造有價 證券之低度行為復為高度之偽造行為所吸收,均不另論罪,二罪間有方法 結果之牽連關係,應從一重之偽造有價證券罪處斷,其多次偽造有價證券 ,時間相接,犯罪構成要件相同,顯係基於概括之犯意,應以連續犯論科 。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11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本票以記載其為本票之文字,一定之金額,無條件擔任支付,且有發票人 及發票日為已足,殊無以金融業發行之本票為限。本件上訴人所偽造之本 票,既已表明本票字樣,又有一定之金額,無條件擔任支付,並載明發票 人、發票日及到期日,依上述說明,已符合本票之要件,自不能因該本票 用紙係由坊間文具店購買空白本票用紙簽寫而認未發生本票之效力。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11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支票係上訴人持向劉聰傑調借現款一萬元,以新債清償而借款,則其借款 行為,為行使偽造有價證券以外另一行為,其間有方法結果關係,應論以 詐欺罪之牽連犯 (參看本院六十二年度第一次刑庭庭長會議決議 (一) ) 原判決疏未論及,自有未合。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2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雖未參與偽造公債票之行為,惟事先參與謀議,並擬分擔以偽造之 公債票實施詐財之行為(因偽造之公債票被搶而未手)以自己犯罪之意 思而推由一部分人實施為共同正犯,上訴人與吳勝源、宋盛統有犯意聯絡 及行為分擔,皆為共同正犯。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12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查美鈔在國內交易上既有流通效力,自屬有價證券之一種,已經司法院三 十五年院解字第三二九一號解釋在案,上訴人意圖供行使之用,而收集偽 造之美鈔,自合於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二項之要件。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7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原審既認上訴人觸犯刑法第二百零一條第一項之偽造有價證券罪,自應依 同法第二百零五條之規定沒收所偽造之公司股票,原判決竟引用刑法第三 十八條第一項第二款沒收所偽造之公司股票,於法顯有違背。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6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判決不適用法則或適用不當者,為違背法令,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八條 定有明文。又,判決所載理由矛盾,致適用法律違誤者,為判決違法;如 不利於被告,即應將其撤銷,另行判決。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5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原判決對於被告應依刑法第五十九條予以酌量減輕其刑,原審已詳予審酌 並說明其理由,檢察官上訴意旨,係依告訴人請求指摘量刑過輕及指摘酌 量減量其刑為不當,不無誤會。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3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票據法第一百二十五條第一項第八款明定金額為支票絕對應記載之事項, 若未記載,由無簽發票據權限之人偽填者,固屬偽造有價證券之行為,但 依票據法第七條及票據法施行細則第三條規定,記載票據金額之方法,有 文字 (俗稱「大寫」) 及號碼 (即阿拉伯號碼,俗稱「小寫」) 兩種,前 者規定二者記載方法不符時以文字為準,此無非以文字記載較為鄭重而已 ,並非否認號碼記載之效力,後者規定號碼記載視同文字記載之情形,均 認以號碼記載金額為有效。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將支票填妥後,金額係 以小寫 (即號碼) 填寫者,經發票人簽章後,上訴人變更小寫數額及依變 更後小寫金額為文字金額之記載,核此情形,上訴人變更號碼書寫金額時 ,殊難認金額尚未記載,既經記載金額,法律上即難認為發票行為尚未完 成,上訴人於發票人完成發票行為後變更金額之行為,核屬變造行為,原 判決竟謂係偽造云云,於法即有違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3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被告所犯偽造有價證券罪之法定最低度本刑為有期徒刑參年。原判決理由 既說明:「被告因犯罪之情狀,在客觀上尚非全無可憫之處,認以宣告法 定最低之刑度猶嫌過重,爰依刑法第五十九條減輕其刑二分之一。」按之 該罪法定最低之刑為有期徒刑參年,減輕二分之一,僅應科處有期徒刑一 年六月,而原判決主文竟諭知處有期徒刑貳年,自有判決主文與理由矛盾 之違誤。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2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所為,係犯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第一項之竊盜罪及第二百零一條第一 項之偽造有價證券罪,其偽造後持以行使,其行使為偽造所吸收,只論以 偽造有價證券罪,而偽造印章為偽造有價證券之部分行為,亦包括於偽造 有價證券罪內,不另論偽造印章罪,其同時偽造同一被害人之二張支票, 係偽造有價證券行為之接續犯,應為一罪,所犯竊盜與偽造有價證券罪間 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應從一重之偽造有價證券罪處斷。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02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證據之取捨,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其取捨苟不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 則,即不容任意指為違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