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176條
準放火罪


1.故意或因過失,以火藥、蒸氣、電氣、煤氣或其他爆裂物,炸燬前三條之物者,準用各該條放火、失火之規定。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9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7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3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4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2 月 0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殺人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準放火罪,係故意以火藥、蒸氣、電氣、煤氣或其 他爆裂物炸燬前三條之物為構成要件,必其燒燬之原因,係由於爆炸所致 ,即藉其爆風、高熱等急烈膨脹力,致其物毀壞或焚燬之義,如單純以爆 裂物為放火之方法,並非利用其膨脹力使之炸燬者,應逕依放火罪論處, 不成立本罪。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01 日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第一審判決認定上訴人以米酒瓶製成汽油彈,原判決則認係製成汽油瓶, 彼此認定已有不同。惟不論係汽油彈或汽油瓶,其是否為爆裂物﹖苟為爆 裂物,則上訴人以之為犯罪工具,是否有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適用﹖再 上訴人意圖供犯罪之用而持有爆裂物,依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第十三條 之一規定,是否應構成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之罪,與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 第一項放火罪間,是否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自有待研求。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殺人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準放火罪,以其燒燬之原因係由於爆炸所致,亦即 藉其爆風、高熱等急烈膨脹力,致其物毀壞或焚燬之義,如單純之以火藥 或煤氣等為放火之方法,並非利用其膨脹力使之炸燬者,應逕依放火罪論 處,不成立該條之罪。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八十八年九月十四日八十八年度第六次刑  事庭會議決議,通過。 2.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2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9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故意以爆烈物炸燬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百七十五 條之物者,係犯同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準放火罪,分別依其炸燬行為客體 之該物,準用各該條之規定論處,並犯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之意圖供自己 犯罪之用,而持有爆烈物罪,所犯二罪間,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應從 一重處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