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175條
放火燒燬住宅等以外之物罪


1.放火燒燬前二條以外之他人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一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放火燒燬前二條以外之自己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3.失火燒燬前二條以外之物,致生公共危險者,處拘役或三百元以下罰金。


 
裁判案由:
強盜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1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按捨棄上訴權及撤回上訴,應以書狀為之。但於審判期日,得以言詞為之 ;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五十八條第一項定有明文。又實質上或裁判上之一罪 ,僅撤回其一部上訴者,雖所餘者為一部上訴,但因其有關係之部分,依 同法第三百四十八條第二項,視為亦已上訴,上訴審法院仍應就其全部加 以審判,故該一部撤回上訴等於未撤回。但如係全部撤回上訴者,雖尚有 其他與撤回上訴者有實質上或裁判上之一罪關係部分,因已無一部上訴存 在,當無所謂上訴效力及於全部可言,上訴審法院自不得再就全部加以審 判,否則即有訴外裁判之違法。
 
裁判案由:
聲請刑事補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3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刑事補償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05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放火燒燬非現住建築物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7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7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6 月 0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5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5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3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9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8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2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強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4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3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原判決於事實欄既已認定上訴人等與同往之其他成年人係共同基於燒燬他 人物品及房屋犯意聯絡之不確定故意而為本件放火犯行,並造成小客車、 遮陽棚、招牌及機車座墊燒燬等情,而依偵查卷附現場照片所示,小客車 與機車均置放於被害人住宅之前並非住宅內之物品,上訴人等以一個放火 行為燒燬小客車、機車座墊,並延燒房屋未遂,應已觸犯放火燒燬住宅以 外之他人所有物罪及放火燒燬現有人使用之住宅未遂罪兩項罪名。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2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9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7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6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5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9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7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9 日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6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4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6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1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項所稱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並不以放火當時果 有人在內為必要,而應以案發時段該建築物於平時有人在內使用為已足。 查本件中山館於平日經常供教授及研究生日夜二十四小時使用,是次火災 發生時之凌晨時間,平日於該時間經常仍有人在館內研究室從事寫作、研 究等,該館於上訴人放火時,實為現有人所在之建築物,不因上訴人放火 之時偶然無人在內而有異。
 
裁判案由: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刑事被告之上訴,自以受有不利益之裁判,為求自己利益起見,請求救濟 者,方得為之。本件上訴人張韻會被訴犯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之放 火罪部分,原判決係維持第一審諭知上訴人無罪,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 一年之判決,駁回上訴人在第二審之上訴。既諭知上訴人無罪,對上訴人 自無不利益可言。而其所以對上訴人施以監護之保安處分,原判決理由已 說明上訴人有三次公共危險罪前科,復再犯罪,顯見上訴人無法自我控制 ,對社會治安有隨時不可預料之危險,且上訴人之母○嬿年紀已七十餘 歲,自難期待對上訴人有妥善照顧,為免有再犯公共危險罪之虞,依刑法 第八十七條第三項、第一項規定,諭知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一年。其對 上人為該項監護處分,原在維護上訴人之利益及社會公眾之安全,要難認 對上訴人不利益,上訴人提起上訴,自屬不合法。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放火燒燬前二條以外他人所有物罪,固以致 生公共危險即具體危險為犯罪構成要件之一,惟所謂公共危險,衹須有發 生實害之蓋然性為已足。此項蓋然性之有無,應由事實審法院基於經驗法 則,而為客觀之判斷,自係事實認定問題。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0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2 月 0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二項放火燒燬住宅等以外之自己所有物,致生公共 危險罪,雖同時侵害私人財產法益,但仍以保護社會公安法益為重,況放 火行為原含有毀損性質,而放火燒燬自己所有布質摺疊沙發後,若同時延 燒自己所有宅內其他傢俱、日常生活用品,該延燒部分之物品,自應包括 在同一放火行為內,不另成立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三項之失火罪。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4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4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1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1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9 月 25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9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之放火罪,以放火燒燬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 百七十四條以外之他人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為構成要件。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24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放火燒燬同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百七十四 條以外之他人所有物,致生公共危險罪,其所謂之「公共危險」,雖祇須 有發生實害之蓋然性為已足,惟必也須有致生公共危險之結果之具體危險 ,始克相當。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項之放火燒燬現未有人所在之他人建築物罪,其 所謂之「建築物」,乃指定著於土地之工作物,除須上有屋面,周有門壁 ,足以蔽風雨、通出入外,尚須適於「人」之起居始可,此由該條項將「 住宅」與「建築物」併列即可知之。
 
裁判案由:
恐嚇取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1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1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15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05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0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0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3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7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6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6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09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違反森林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1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殺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1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五十五條所謂之牽連犯,必須二個以上之行為有方法結果之關係者 ,始足構成,亦即必須以犯一罪之方法行為犯他罪,或以犯一罪之結果行 為犯他罪,方有牽連關係可言,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係以一個放火行為 ,燒燬汽車並殺死被害人,竟謂其所犯公共危險罪與殺人罪間有方法結果 之牽連關係,自有適用法則不當之違誤。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1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2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0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6 月 21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22 日
 
裁判案由:
違反麻醉藥品管理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16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02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2 月 24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27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2 月 23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9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故意以爆烈物炸燬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百七十四條、第一百七十五 條之物者,係犯同法第一百七十六條之準放火罪,分別依其炸燬行為客體 之該物,準用各該條之規定論處,並犯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條之意圖供自己 犯罪之用,而持有爆烈物罪,所犯二罪間,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應從 一重處斷。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8 月 12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五十五條之牽連犯,須有數犯罪行為,即犯一罪而其方法或結果之 行為,另犯他罪名者始克相當,如僅有一個犯罪行為,而觸犯數個不同之 罪名者,為想像競合犯,不能論以牽連犯。本件依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基於 殺人之犯意,在被害人所坐之汽車駕駛座附近潑灑汽油,以打火機點火燃 燒使被害人死亡,並致生公共危險,則其犯罪行為僅有一個引火燃燒之數 個動作,並無數個犯罪行為,應係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之想像競合犯,而非 牽連犯,原判決竟論以牽連犯,自有違誤。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3 月 30 日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因按門鈴找女友不遇,心生氣憤,而放火燒燬他人住宅 騎樓下之機車,致生公共危險等事實,如果無訛,則上訴人放火之犯意何 在?即上訴人究係放火欲燒燬他人住宅未遂?或係僅欲燒燬該機車?此與 上訴人究應成立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三項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住宅未 遂罪?或成立同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之罪?關係至鉅,乃原判決事實 欄並未認定上訴人放火之犯意為何,致事實不明,本院無從為法律之判斷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6 月 04 日
裁判要旨:
犯罪未遂,係指著手於犯罪行為之實行而未發生犯罪結果之情形,須行為 人對於犯罪結果,有希望其發生之直接故意,始能成立;刑法第十三條第 二項之間接故意,以有構成犯罪事實之發生為前提 (本國四十五年台上字 第八五二號判例參照) 與未遂犯之觀念不相容。
 
裁判案由:
盜匪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4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強劫而故意殺人及放火,法律雖均有結合犯之規定,但其強劫之基礎行為 只有一個,僅能就情節較重者擇一成立結合犯。而殺人雖屬未遂,但人之 生命法益重於財產法益,且單純殺人之法定刑亦較放火罪之法定刑為重, 依犯罪情節,應論以情節較重之懲治盜匪條例第二條第二項第一項第六款 之強劫而故意殺人未遂罪。而放火意在殺被害人,對被害人身上之棉被等 處直接點火,乃一行為同時觸犯殺人及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放火二 罪,為想像競合關係。對放火罪部分自不另論處,又持有手槍部分,與強 劫而故意殺人未遂罪,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應從一重之強劫而故意殺 人未遂罪處斷。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8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原判決事實內認定被告精神異常,理由內亦稱被告精神失常,惟其所謂精 神失常或異常,究係指精神耗弱,抑為心神喪失,有無刑法第十九條第一 項之適用,原判決並末明確認定。
 
裁判案由:
盜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4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上訴期間末日為八十年九月二十三日,為中秋節補假之放假日,延至同年 九月二十四日上訴期間屆滿,上訴人係羈押於法院所在地之看守所,無在 途期間,乃遲至九月二十五日始向原法院提出上訴,有第一審法院收文戳 可憑,已逾上訴期間而計算上訴期間,應以法院收受上訴狀之日為準,又 關於不變期間之計算,當事人郵遞上訴狀者,應以書狀到達法院之日為提 出法院之日。本件上訴人羈押於第一審法院所在地之看守所,無在途期間 可言,依上述說明,其上訴期間至八十年九月二十四日屆滿,遲至八十年 九月二十五日始提出第二審上訴,已逾上訴期間。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79 年 04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項放火燒燬現有人使用之住宅罪,其直接被害法 益,為一般社會之公共安全,雖同時侵害私人之財產法益,但仍以保護社 會公安法益為重,況放火行為原含有毀損性質,而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 住宅罪,自係指供人居住房屋之整體而言,應包括墻垣及該住宅內所有設 備、傢俱、日常生活上之一切用品。故一個放火行為,若同時燒燬住宅與 該住宅內所有其他物品,無論該其他物品為他人或自己所有,與同時燒燬 數犯罪客體者之情形不同,均不另成立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或第二 項放火燒燬住宅以外他人或自己所有物罪。 (已審編為判例)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79 年 04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一項放火燒燬現有人使用之住宅罪,其直接被害法 益,為一般社會之公共安全,雖同時侵害私人之財產法益,但仍以保護社 會公安法益為重,況放火行為原含有毀損性質,而放火燒燬現供人使用之 住宅罪,自係指供人居住房屋之整體而言,應包括墻垣及該住宅內所有設 備、傢俱、日常生活上之一切用品。故一個放火行為,若同時燒燬住宅與 該住宅內所有其他物品,無論該其他物品為他人或自己所有,與同時燒燬 數犯罪客體者之情形不同,均不另成立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或第二 項放火燒燬住宅以外他人或自己所有物罪。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79 年 03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訊問被告,應告以所犯罪名,罪名經告知後,認為應變更者,應再告知; 並應與以辯明犯罪嫌疑之機會,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第九十六條前段 規定甚明,此項規定,旨在予被告以充份行使其防禦權,審判期日如審判 長並未踐行此程序遽予辯論終結,而依較重之罪名科罰,既於被告妨禦權 之行使,有實質上之損害,自非適法。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76 年 12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科刑時就刑法第五十七條規定事項所應審酌之情形,應於有罪判決之理由 內加以記載,刑事訴訟法第三百十條第三款定有明文,此項規定依同法第 三百六十四條為第二審所準用,而此等應行審酌之事項,必須為具體之敘 述,否則,將無從判斷其所為之科刑是否有背法律之正義。本件原判決僅 引敘第一審判決,謂審酌被告品行、犯罪動機、目的、犯罪所生損害及犯 罪後之態度等一切情形,予以科刑,至其具體內容如何,則均付諸闕如, 自不能謂無理由不備之違法。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74 年 09 月 11 日
裁判要旨:
證據之取捨屬於事實審法院之職權,其取拾苟不違背經驗法則或論理法則 ,即不生判決違背法令之問題。而所謂經驗法則,係客觀存在之定則,非 當事人主觀上之臆測。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72 年 04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一項:放火燒燬前二條以他人所有物罪,固以致生 公共危險即具體危險為犯罪構成要件之一,惟所謂公共危險,祇須有發生 實害之蓋然性為已足,此項蓋然性之有無,應由事實審法院基於經驗法則 ,而為客觀之判斷,自係事實認定問題,本件原判決認定上訴人在公眾往 來之道路焚燬車輛,足致生公共危險,自無違經驗法則,而上訴人辯稱不 至於發生公共危除,而對於原判決如何違背經驗法則,並無具體之指摘, 顯非以原判決違背法令為第三審上訴之理由。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71 年 10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本件失火之結果,僅將李○蘭租用房屋內傢俱牆壁等物焚燬,於房屋本身 尚未達喪失其效用之桯度,刑法第一百七十三條第二項之犯罪,並無處罰 未遂犯之規定,則上訴人自係觸犯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三項之失火燒燬 他人所有物罪,而與其所犯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條第二項業務過失致死罪, 應從一重處斷。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41 年 12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森林法第五十一條第三項,係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條第三項之特別規定,自 應先於普通法而適用。被告因搬運材料,行至某處森林休息吸煙,忘將擲 地火柴熄滅,致引著枯草延燒森林,應依森林法第五十一條第三項處斷。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