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138條
妨害職務上掌管之文書物品罪
1.毀棄、損壞或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或委託第三人掌管之文書、圖畫、物品,或致令不堪用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裁判案由:
違反銀行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3 年 02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銀行法第 127 條之 4 關於法人之負責人、代理人、受雇人或其他職員 ,因執行業務違反同法第 125 條之 2 之規定之解釋適用,如依照最廣 義之文義解釋,將銀行法第 127 條之 4 所指之「法人」包含「犯罪被 害人」銀行,則將有過度擴張適用之嫌,而違反憲法上比例原則所導出之 罪刑相當原則。參以依照歷史、目的及體系解釋等解釋方法,本條文係為 保護銀行之財產及利益、嚇阻、預防銀行負責人或職員類似掏空銀行資產 等金融犯罪而制定,則本條文所欲處罰之主體,應限縮於「非犯罪被害人 銀行之法人」,以符合立法意旨,始與罪刑相當原則及刑法謙抑原則無違 。 裁判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10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5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自由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2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自由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2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12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4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毀棄損壞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六十五條所謂湮滅、隱匿關係他人刑事被告案件之證據,必以 所湮滅、隱匿者非其本人犯罪之證據為要件,否則縱與其他共同被告有關 ,亦難論以湮滅、隱匿刑事證據罪名。
|
|
裁判案由:
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6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損壞或改變電度表、無效電力計、其他計電器之構造,或以其他方法使其 失效不準者,為竊電,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五百元以下罰金,電 業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定有明文。此為刑法第三百二十條第一項竊盜罪 之特別規定,依法條競合之原則,自應優先適用。本件檢察官依刑法第三 百二十條第一項竊盜罪提起公訴,法院審理結果,既認被告係以將電錶指 數後撥即以改變電度表之方式,竊取台電公司所有之電力能源等情,如果 無訛,自應變更起訴法條,改論以電業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之竊電罪, 始為適法。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5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18 日
裁判要旨:
實施刑事訴訟程序之公務員,依刑事訴訟法制作之文書,應記載製作之年 、月、日及其所屬機關,由制作人簽名;勘驗為調查證據之方法,偵查中 屬檢察官之職權,其目的係透過勘驗,了解犯罪實況,獲得偵查之線索, 供審判上之心證,故勘驗如已依法制作筆錄,記載實施之年、月、日及時 間、處所,並其他必要之事項,復經制作筆錄之書記官與行勘驗之公務員 在筆錄內簽名,如書記官未在場者,由行勘驗之公務員親自製作並簽名, 即符法定程式而具證據能力,此觀刑事訴訟法第三十九條、第四十二條第 一項、第四十三條規定自明。至於訊問筆錄、勘驗筆錄上非制作人之簽名 ,如應命受訊問人簽名於訊問筆錄記載之末行,或應令依刑事訴訟法命其 在場之人簽名於勘驗筆錄,僅為證明其真實性,與上開文書應由制作人簽 名之效力不同,因此非制作人簽名之缺漏,並不影響上開文書之證據能力 ,如有爭執,僅其證據證明力,委諸法院判斷而已。本件檢察官於八十九 年五月八日下午三時在 高興昌公司廢鐵廠所實施之勘驗,經製作之書記 官與行勘驗檢察官簽名,依上開說明,該勘驗筆錄自具證據能力。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8 月 10 日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6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4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連續數行為而犯同一罪名者,以一罪論,為連續犯,又連續犯之犯罪類型 不同,並不影響連續犯之成立,如基於概括犯意,先後竊電多次,其中有 單獨犯、有幫助犯、有與他人共同實施,亦有教唆他犯之者,雖其中類型 不一,然其構成犯罪 (竊電) 之要件如屬相同,仍應以連續犯論之。
|
|
裁判案由:
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3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02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案件於犯罪後之法律已廢止其刑罰者,應諭知免訴之判決,刑事訴訟法第 三百零二條第四款定有明文;經查石油管理法已於九十年十月十一日經總 統公布施行,同年月十三日生效,依該法第五十五條規定:「自本法施行 之日起,能源管理法有關石油之規定,不再適用」,而石油管理法第十七 條第一項規定:「經營汽油、柴油或供車輛使用之液化石油氣之零售業務 者,應設置加油站、加氣站或漁船加油站。……」,同條第二項規定:「 經營加油站、加氣站或漁船加油站業務者,應向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 關申請核准設站;設站完成並經直轄市、縣 (市) 主管機關審查合格,報 請中央主管機關核發加油站、加氣站或漁船加油站經營許可執照後,始得 營業」,但違反上開規定者,依同法第四十條第一項第二款規定:「違反 第十七條第一項或第二項規定,經營汽、柴油或供車輛使用之液化石油氣 零售業務者,處新台幣一百萬元以上五百萬元以下罰鍰」。是自九十年十 月十三日石油管理法公布生效後,能源管理法第二十條之一有關未經許可 經營石油供應事業之刑罰法律已不再適用,而應適用石油管理法第四十條 行政罰鍰之規定。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1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所謂損壞,係指文書之全部或一部因其損壞致喪失 效用者而言。原判決事實雖記載上訴人委請不詳姓名成年人,將台電公司 職務上裝設在電錶上用以證明為台電公司所加封而具文書性質之電錶箱外 鉛質封印及封印鎖撬開,致其損壞等情,但究竟如何損壞致喪失效用,並 未詳細認定明確記載,已不足為適用法律之依據。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9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8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6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4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1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1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10 月 3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三百二十一條第一項第四款所稱結夥三人,係以結夥全體俱有責任 能力,及有犯意之人為構成要件。若其中一人係缺乏責任能力或責任要件 之人,則雖有加入實施之行為,仍不得算入結夥三人之內,是結夥三人以 上竊盜,自應揭引刑法第二十八條之共犯規定,以為法理之基礎。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6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6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5 月 22 日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3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2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1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警察機關執行勤務時所謂之「臨檢」,依警察勤務條例第十三條第三款規 定,指警察機關於公共場所或指定處所、路段,由勤服人員擔任臨場檢查 或路檢,執行取締、盤查及有關法令賦予之勤務,屬警察勤務方式之一, 且警察人員執行場所之臨檢勤務,參酌司法院大法官會議釋字第五三五號 解釋意旨,限於已發生危害或依客觀、合理判斷易生危害之處所、交通工 具或公共場所為之,並應遵守比例原則,不得逾越必要程度,臨檢進行前 ,應對在場者告以實施之事由,及出示證件表明其為執行人員之身分,始 無悖於維護人權之憲法意旨;此與刑事訴訟法第一百三十一條第一項第三 款 (九十年一月十二日修正公布前後之規定相同) 有關緊急搜索權之規定 ,司法警察或司法警察官有事實足信有人在內犯罪而情形急迫者,雖無搜 索票,亦得逕行搜索之情形有別,不容混淆。本件上訴人在原審之選任辯 護人,主張彰化縣警察局員林分局督察員許豐孟於案發當時搜索扣押,並 未持檢察官簽發之搜索票,所為之扣押程序即非適法,為上訴人辯護。則 許豐孟等員警究係執行臨檢勤務時,查獲賭博犯罪而實施扣押?抑係執行 緊急搜索權所為之扣押?該臨檢勤務或緊急搜索權之執行程序是否合法? 關乎所實施之扣押適法與否之待證事實,自應依法詳加查究並於判決內敘 明其理由。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1 月 10 日
裁判要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已於九十年十一月七日修正公布施行,其第四款「對 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直接或間接圖私人之不法利益」罪,經修正為「對 於主管或監督之事務,明知違背法令,直接或間接圖自己或其他私人不法 利益,因而獲得利益者。」,雖其法定刑與修正前無異,但修正後之犯罪 構成要件已非盡相同,是上訴人林俊良所犯圖利罪部分,行為後法律已有 變更,原判決就該部分未及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規定為新舊法之比較適用 ,自屬無可維持。
|
|
裁判案由:
因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9 月 27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所謂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物品,係以該物品由公務員 本於職務上之關係所掌管者為限。原判決事實認定上訴人先後奪取警員王 福○職務上掌管之照相機及警員陳○明職務上掌管之行動電話,均擲向牆 壁,予以損壞,致損壞該二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各該物品等情,而論以刑 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罪。對於上開照相機、行動電話是否確屬上開證人等 本於職務上關係所掌管之物品,並未遑詳查,致事實未臻明瞭,本院自無 從逕為其適用法律當否之判斷。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能源管理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02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規範之目的,在於保護國家公權力之行使不受侵害, 上訴人擅將警察機關交其保管之柴油證物銷售他人,與將之隱匿之性質相 同,且已侵害公權力,難謂與該罪之犯罪構成要件有間,且上訴人將之銷 售與不特定之司機,既無從追查,原判決認銷售減少部分已滅失而不再諭 知沒收,於法並無不當。上訴意旨指摘銷售與隱匿不同,隱匿即無從滅失 云云,已有誤會,其據以為上訴第三審理由,核非合法。
|
|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4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毀損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名譽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準強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23 日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2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八十八條之妨害公用事業罪,以妨害鐵路、郵務、電報、電話 ,或供公眾之用水、電氣、煤氣事業為要件,此所稱之妨害,指以不當方 法妨礙、侵害其正常狀態之行為而言;考其立法目的,係為保障公眾使用 上開列舉公用事業之利益而設,用以維護公共之安全,故於刑法公共危險 罪章立此規定。從而其妨害行為,必足以危害不特定或特定多數之公眾使 用上揭公用事業利益,始足當之,倘未達此程度而僅妨害特定少數人,除 另該當其他犯罪構成要件,應依他罪論處外,尚難成立本罪。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92 年 3 月 25 日 92 年度第 5 次刑 事庭會議決議,通過。 2.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
|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一) 上訴人為脫逃,先後損壞械具及對蕭員施暴 (即殺人行為) 等行為 ,係本於單一脫逃犯意而接續實施,犯單純加重脫逃一罪;至於上 訴人開槍擊壞上揭手銬,損壞公務員職務上掌管物品及對公務員施 強暴等妨害公務之行為,因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二項之損壞械具 、強暴脫逃罪,應為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及同法第一百三十五條第 一項等妨害公務罪名之特別規定,應逕依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條第二 項論科,無再適用同法第一百三十五條第一項及第一百三十八條之 餘地。 (二) 刑事被告之上訴,係以其受有不利益之判決,為求自己利益而上訴 請求救濟,始得為之,方符合其訴訟利益,並不許被告為自己之不 利益而提起上訴。原判決已明上訴人持槍示意古達偉不要靠近一 節,尚不構成妨害公務罪,自屬有利於上訴人。乃上訴人上訴意旨 猶主張上訴人此舉或犯有預備殺人、恐嚇或其他罪名,為原審漏未 審究云云,顯與為自己利益而上訴請求救濟之意旨相違,自非合法 。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毀損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9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8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毀損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物品罪,祇要對於公務員 職務上所掌管之物品,有毀棄、損壞、隱匿或致令不堪用之任一行為,罪 即成立,不以兼具為限。而組成機車之任一零件與配備,均具有其特定之 功能性,如機車之把手及其手煞車線具有操控駕駛方向及煞車之功能;引 擎轉速表上之玻璃則兼具防塵及保護之作用。如遭破壞,自足減損各該零 件之功能及作用,降低機車駕駛之安全性,並造成修復或更換零件之財物 損失,均足成立損壞物品之罪。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治罪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6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損壞公物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4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3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損壞公物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24 日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1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0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6 月 18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所謂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物品,係指該物品因公務員 本於職務上之關係而掌管者而言,若與其職務無關,僅供日常使用之物品 ,縱予損壞,亦難繩以該條之罪,警員之制服乃警察機關給予警察穿著使 用之物品,所有權已歸屬該警員,並非持有掌管之關係,若有破損可重新 制作取代舊物,與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物品係無可取代之情形有別,故警 員之制服應非上述法條所指之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物品。
|
|
裁判案由:
貪污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28 日
裁判要旨:
刑事訴訟採直接審理主義,證據資料必需經過調查程序,以顯出於審判庭 者,始得採為判斷之依據。本件原審於八十五年十月四日審判期日,對於 台電公司編號SCD-452,SCD-499,SCD-628 號公文三件,美國Hay Road電廠 廠長PETERSON八十二年三月十八日函及附件等文書,並未向被告宣讀或告 以要旨,有審判筆錄可稽,遽採為論斷之資料,按之刑事訴訟法第一百六 十五條第一項之規定,其所踐行之訴訟程序即有違誤。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5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所謂公務員委託第三人掌管之物品係指該物品由公務 員基於職務上之關係委託第三人代為掌管者而言。此所謂第三人並不排除 受扣押之本人。故經扣押之物品,縱經交由受扣押之本人保管,仍不失為 公務員委託第三人保管之物品,該受扣押之本人如有毀棄、損壞或隱匿情 事,仍應成立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罪。此與扣押物經發還本人而得自由 處分之情形不同。乃原判決竟以「微論是交由業者自行使用處分,抑或僅 暫時交由業者保管,因均非警方職務上合法權力之行使,縱保管人日後不 繳還已難認該行為有何危害公權力之情事。」為諭知被告袁登滿無罪之論 據。將「保管」與「發還」混為一談,所持見解自屬可議。
|
|
裁判案由:
違反農會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3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2 月 19 日
裁判要旨:
貪污治罪條例第六條第五款之圖利罪為身分犯,依同條例第三條之規定, 無身分者與之共犯,固得成立該罪。惟無身分者構成此罪之共同正犯,必 須與有身分者有犯意聯絡及行為分擔,亦即在合同意思範圍內,各自分擔 犯罪行為之一部分,相互利用他人之行為,遂行其得利之目的,始克相當 。否則無身分者 (尤其被圖利者) 與身分者非屬合同之平行一致性犯意聯 絡,而為對立一致性之關係 (被圖利者與圖利罪犯者,與行賄、受賄同, 皆屬對立性質) ,縱因而得利,仍難以圖利罪相繩 (此觀違背職務之行賄 罪、受賄罪處罰輕重相去甚遠,不違背職務之行賄罪並不處罰,舉重以明 輕,居於補充法地位之圖利罪,更應為此解釋) 。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1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11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9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9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海關緝私條例第十六條第二項規定,軍警機關在非通商口岸發覺違反本條 例之情事者,固得逕行查緝,但應將查緝結果,連同查緝私貨移送海關處 理。而海關查獲貨物認有違反本條例情事者,應予扣押,扣押之貨物,因 解送困難或保管不易者,得由海關查封後,交其所有人、管領人或持有人 具結保管,同條例第十七條第一項、第十九條亦著有明文。故行為人如僅 違反海關緝私條例之規定者,其扣押進出口貨物或委託第三人保管貨物之 權責機關為海關,軍警機關並無扣押貨物或委託第三人保管貨物之權限。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8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所謂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物品,係指該物品因公務員 本於職務上之關係而掌管之物,始克相當。本件上訴人所損壞之無線電天 線一支係裝置於巡邏車上,供接收無線電通訊之用,因屬靜態之設備,此 與警員趙國龍、賴敬熙執行職務,處理上訴人傷害朱金石之案件,並無直 接關係,顯非公務員本於職務關係而掌管之物。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7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刑事訴訟法第九十五條規定「訊問被告,應告以犯罪之嫌疑及所犯罪名 ( 第一項) 。罪名經告知被告後,認為應變更者,應再告知 (第二項) 。」 ,旨在使被告得以充分行使防禦權,以達刑事訴訟法為發現真實兼顧程序 公正之目的,此條既規定於總則編內,訴訟之各階段自均有其適用,法院 於適用同法第三百條時,尤須踐行同法第九十五條第二項規定,始能避免 突襲裁判而確保被告權益。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6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損壞公物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被告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犯人須在犯罪未發覺之前,向該管公務員告知其犯罪,而不逃避接受裁判 ,方與刑法第六十二條規定之自首條件相符。而所謂發覺,並非以有偵查 犯罪職權之機關或人員確知其人犯罪無誤為必要,祇須有確切之根據,對 其發生嫌疑,將之列為偵查之對象,即得謂為已發覺。
|
|
裁判案由:
損壞公物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2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1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被告妨害公務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1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係以毀棄、損壞或隱匿公務員職務上掌管或委託第三 人掌管之文書、圖畫、物品或致令不堪用,為構成要件。所謂損壞,乃指 物品之全部或一部因其損壞致喪失效用者而言。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19 日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0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警員依規定製作之偵訊筆錄,即屬公務員職務上掌管之文書。原判決依憑 前開證據,認定上訴人將員警陳政輝職務上製作偵訊蔡大綱之筆錄搶走, 丟棄在分駐所前面馬路上,而告滅失,因而論以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罪 ,殊無判決不適用法則之違法情形存在。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毀損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8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4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23 日
|
裁判案由:
違反懲治走私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31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損壞公務員職務上委託第三人掌管之物品罪,所謂損 壞,係指物品之全部或一部,因其損壞致喪失效用者而言。依原判決事實 所載上訴人將電表內所加封具有準文書性質之封印鎖擅自撬開,使外層封 印鎖隨時可以取出之情形,是否已達損壞之程度﹖該封印鎖或電表是否因 而喪失效用﹖又如依原判決所載上訴人並將電表之電壓接續鉤螺絲加以鬆 脫掉落,致使電表圓盤轉動緩慢、計度失準之情形,是否已達不堪使用之 程度﹖均與犯罪之成立要件有關。原審未詳加調查審認說明,自有判決理 由不備之違誤。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盜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7 月 1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6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4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妨害軍機治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2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2 月 08 日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違反電業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2 月 21 日
裁判要旨:
依刑法第三百二十三條之規定,電氣關於該 (竊盜) 章之罪以動產論,惟 被告竊取電流之竊盜行為因與電業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三款間,有普通法與 特別法之關係,依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原則,自應適用電業法第一百零六 條第三款之罪處斷。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2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查警員吳文進等執行搜索時雖穿著便服,但已出示搜獲票,於搜獲疑為犯 罪證據之統計表,並予扣押執有,自難謂該統計表並非公務員職務上掌管 之文書。本件警員執行搜索時所用搜索票已載明檢察官簽發之日期為民國 八十二年八月十九日,並記明限於八十二年八月十九日執行搜索,並無不 法情事。雖該搜索票聲請文件收文日期為八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此乃檢 察官受理後送由收發室收文掛號之日期,為檢察機關內部行政處理之問題 ,與搜索票效力無關。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1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之變造文書罪,以有變造文書內容之故意為前提,本件依原判決認 定之事實,被告係誤認債務人崇友公司之提存款業經扣押,法官之「發扣 押命令」之批示有誤,為趕結案而予更改,準此,則其當時既係出於誤認 ,主觀上有無「竄改文書內容」,亦即有無變造文書之故意?又連續犯之 所謂出於概括犯意,必須其多次犯罪行為,自始均在一個預定計劃以內, 出於主觀上始終同一犯意之進行,若中途另有新犯意發生,縱所犯為同一 罪名,究非連續其初發之意思,即不能成立連續犯,本件被告第一次更改 法官之「發扣押命令」為「發收取命令」,係出於誤認法官之批示有誤, 第二次變造法官之執行命令,則係出於債權人之要求,為原判決認定之事 實,如果屬實,則其先後二次變造文書之行為,既係出於不同之原因,能 否謂均在其一個預定計劃以內,出於其主觀上始終同一犯意之進行,自均 值研酌。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10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原判決事實認定,上訴人等將電錶外屬於公務員職務上委託第三人保管之 文書之封印鎖破壞而達到繞越電度表改動表外線路,使電錶圓盤不轉失效 、計度失準等情,倘若屬實,則所犯電業法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三款 之罪,為一行為觸犯數罪名,所犯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罪與所犯電業法 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第三款之罪,則有方法結果之牽連關係,乃原判決 認上訴人等所犯上述各罪為一行為觸犯數罪名,亦有違誤。
|
|
裁判案由:
違反選舉罷免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3 年 06 月 10 日
裁判要旨:
所謂妨害選舉,並不以實際發生並無法完成選舉之結果為要件,僅以有妨 害選舉之意圖而施以強暴或脅迫為已足。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11 月 03 日
裁判要旨:
刑事訴訟之目的,固在發現真實,以實現實質之正義,但在手續上亦須兼 顧程序之公正,以實現程序之正義;故刑事訴訟採程序事項先審查之法則 ,訴訟行為必先具備程序上之合法要件,始能進而為實體事項之認定。刑 事訴訟法第三百二十條第三項稱:「自訴狀應按被告之人數,提出繕本」 ,乃關於自訴之程序上合法要件之規定,旨在使被告對原告之攻擊,足以 充分行使防禦權,以符合訴訟程序上當事人平等之原則,自訴人提起自訴 若違背此項規定,經命補正而不補正,其起訴之程序,既不合法,法院縱 不傳訊被告調查審理、認定事實,而逕依同法第三百四十三條準用同法第 三百零三條第一款,諭知不受理之判決,雖未能達到訴訟之目的,要不能 指為違法。
|
|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10 月 15 日
裁判要旨:
審理事實之法院,對於案內與待證事實有關之一切證據,除認為不必要者 外,均應詳為調查,然後基於調查所得之心證以為判斷之基礎;故證據雖 已調查,若尚有其他必要部分並未調查,即與未調查無異,率行判決,即 有應於審判期日未予調查之違法。本件上訴人依庭諭提出一帆電子企業有 限公司、富富電子企業社、佳憶企業有限公司等之IC板價目表,作為供 鑑定價格之用,一審並未送請鑑定,原審亦不予置理,亦未說明不予鑑價 之理由,均有應於審判期日應調查之證據未予調查及判決理由不備之違法 。
|
|
裁判案由:
走私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5 月 14 日
裁判要旨:
查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已於八十一年七月卅一日公布,同年 九月十八日施行,該條例第二十八條第一項規定:「中華民國船舶、航空 器、及其他運輸工具,非經主管機關許可,不得航行至大陸地區。」同條 例第八十條第一項規定:中華民國船舶所有人或船長違反上開規定航行至 大陸地區者,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科或併科新台幣一百萬元以 上一千五百萬元以下罰金。是被告前開違反國家總動員法第七條第一項所 發禁止命令(違反動員時期船舶管制辦法第五條、第六條),應依妨害國 家總動員懲罰暫行條例第五條第二款論處部分,法律既已變更,且有利於 行為人,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前段之規定,自應適用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 人民關係條例第八十條第一項之罪論處。按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所謂公務 員職務上委託第三人掌管之物品,係指該物品由公務員本於職務上之關係 而委請寄託第三人代為保管之意,不以先經法定扣押程序為必要,茲被告 私運魚貨逾公告數額,經警查扣後交陳劉碧珠、黃文淵及上訴人即被告共 同掌管,仍不失為公務員職務上委託第三人掌管之物品之性質。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4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等行為後,戡亂時期貪污治罪條例業經修正為貪污治罪條例並於八 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公布,同年月十九日生效,修正後之貪污治罪條例第六 條第四款對於主管之事務直接圖利罪,其法定最高度刑與舊法相同,併科 之罰金刑則由舊法之銀圓參萬元 (折合新台幣玖萬元) ,提高為新台幣壹 佰萬元,新舊法比較結果,以適用行為時之舊法較有利於上訴人,原判決 不及比較適用,自有未合,但此項違誤,尚不影響事實之確定,本院得據 以為裁判。
|
|
裁判案由:
違反選舉罷免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2 年 03 月 05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之共同正犯以具有犯意之聯絡,行為之分擔為要件,潘輝全與該二 十餘名成年群眾間如何具有犯意之聯絡及行為之分擔,不僅原判決事實欄 未有明確之認定記載,且其證據為何?復未於理由有所說明,揆之刑事訴 訟法第三百十條第一款之規定,與判決法定程式亦屬有違。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11 月 06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一百三十八條之毀損公務上掌管之文書物品罪,性質上屬於以發生 一定結果為內容之犯罪,係實質犯之一種,並不處罰未遂犯;預備犯益無 論矣。而共同正犯之應對全部事實負其責任者,以其有犯意聯絡之範圍內 ,始稱相當;且其具有共同犯罪之意思聯絡之事實,亦應依積極證據認定 之。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7 月 23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第一項之背信罪,乃侵害財產法益之犯罪,故本罪所 稱為他人處理事務,應屬為他人處理有關財產上之事務,其他非財產上之 事務,自不在其內。且本罪為結果犯,其致生損害於本人之財產或其他利 益,亦以財產上之利益為限,應不包括其他非財產上之利益在內。
|
|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5 月 08 日
裁判要旨:
為受判決人之利益聲請再審,其再審聲請人為:管轄法院之檢察官、受判 決人、受判決人之法定代理人或配偶、受判決人已死亡者其配偶直系血親 三親等內之旁系血親二親等內之姻親或家長家屬,此觀刑事訴訟法第四百 二十七條規定甚明,檢察官為抗告人之利益聲請再審,僅得由管轄法院之 檢察官為之,本件再審之管轄法院並非台灣桃園地方法院,台灣桃園地方 法院檢察署檢察官並非法律所許為受判決人利益聲請再審之人,竟為抗告 人之利益聲請再審,其聲請再審之程序違背規定,顯非合法。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
裁判日期:
民國 80 年 11 月 29 日
裁判要旨:
按因賭博而生之債權,法律上並無訴權存在,警察人員自不得假藉公權力 為賭徒追討賭債,乃竟以法辦相要脅,迫使黃政渠就範,出出立切結書分 期償還并簽發本票,其非脅迫而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