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93條
緩刑與假釋之保護管束
1.受緩刑之宣告者,除有下列情形之一,應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外,得於緩刑期間付保護管束:
一、犯第九十一條之一所列之罪者。
二、執行第七十四條第二項第五款至第八款所定之事項者。
2.假釋出獄者,在假釋中付保護管束。
裁判案由:
銀行法
裁判日期:
民國 107 年 06 月 13 日
裁判要旨:
銀行法第 125 條第 1 項後段之「犯罪所得(修正前)」或「因犯罪獲 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修正後)」,屬於加重處罰之構成要件;同法第 136 條之 1 之「因犯罪所得財物或財產上利益(修正前)」或「犯罪所 得(修正後)」,則為不法利得之沒收範圍。彼此立法目的既不相同,解 釋上自無須一致,應依具體個案之犯罪類型(非法吸金或辦理匯兌)、不 法利得有無實際支配,而為正確適用。質言之,最高法院 106 年度第 15 次刑事庭會議係針對修正前銀行法第 125 條第 1 項後段「加重構 成要件」之犯罪所得所為之決議,依上揭說明,與同法第 136 條之 1 關於非法辦理匯兌應沒收之不法利得,規範目的並不相同,自不應為同一 解釋,始符立法本旨。從而,匯兌業者所收取之匯付款項,自非銀行法第 136 條之 1 所稱應沒收之「犯罪所得」,此處所稱犯罪所得乃係匯兌業 者實際收取之匯率差額、管理費、手續費或其他名目之報酬等不法利得。 江委員振義補充意見: 一、修正前銀行法第 125 條第 1 項前段關於『犯罪所得』用語與同法 第 136 條之 1『犯罪所得』相同,導致犯罪規模與犯罪所得之認定 ,在適用上之紊亂,必需因應具體犯罪類型不同,例如:非法吸金或 辦理匯兌做不同之解釋,前者,上開規範關於犯罪所得意涵,尚屬一 致;後者,第 125 條第 1 項規定之犯罪所得,應指非法匯兌金額 之規模,第 136 條之 1 第 1 項則指犯罪所得而言。 二、銀行法第 125 條第 1 項後段之『犯罪所得』(修正前),已修正 為『因犯罪獲取之財物或財產上利益』,可因應具體犯罪類型,為不 同之解釋,不再囿於『犯罪所得』,適用上較無疑義。 三、又犯罪所得,係指不法行為所得,乃與犯罪有直接關連性之所得、所 生之財物及利益(即直接所得),不問物質抑或非物質、動產抑或不 動產、有形抑或無形均屬之。包括: 1、因為犯罪所獲取之報酬或對 價,例如殺人或詐騙集團車手之報酬,專門非法吸金公司員工之薪資 ,販賣毒品、槍枝、偽禁藥或出售攙偽假冒食品之價金,非法匯兌所 得之報酬或手續費,皆屬之; 2、產自犯罪之所得,亦即犯罪行為人 因實行犯罪過程中所獲取之財物或財產利益之積極增加或消極不減損 ,例如竊盜、搶奪、強盜、詐欺、侵占、恐嚇取財或擄人勒贖取得之 贓物或贓款,圖利犯罪所圖得之利益、占用他人房屋之使用利益、接 受性招待或餐飲之利益、違反銀行法吸收之資金、內線交易之股票增 值、逃漏稅捐之稅額、環境犯罪節省之處理費用、法定應建制設備而 未建置所簡省之費用,及非法吸金所收受之財物。從而,非法匯兌所 收取之金錢款項,係匯兌之客體(行為客體或犯罪客體),並非犯罪 所得,法無得沒收之明文,自不得予以宣告沒收。本件判決另闢蹊徑 以無『事實上處分權限』(已收取管領之匯款,如何能認為無事實上 支配處分之權限?)認為非屬犯罪所得,立意頗佳,但論理上似值商 榷。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妨害性自主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2 月 17 日
裁判要旨:
審判者於適用法律時,應在判決中具體確認(非假設性或為部分之空白授 權)行為人所應負擔之法律效果,申言之,刑事判決中應課予如何之刑事 法律效果、應對被告宣告如何之具體之刑事處罰或其他相類似之處遇措施 ,俱屬憲法所定「法官保留原則」之範疇,其他國家機關並無審酌、或得 經由司法機關之授權,決定於何時、何期間或以如何方式,滿足並填補此 種「對於刑事法律效果」予以空白授權之權力。質言之,法官於審判時, 即應「終局地」確認行為人是否應具體施以如何之刑罰(主刑或從刑)或 其他相類似之處遇措施,在決定選擇施加「自由刑」後,究為長期或短期 自由刑,不僅應由法官決定;若法官認為以暫不執行為適當時,自應由法 官決定宣告緩刑,倘緩刑附有負擔或條件,該負擔或條件更應由法官為具 體、明確之指定,不得授權檢察官或其他國家機關得填補其未具體、明確 之空白範圍,此乃法官保留原則之本質及應然,僅法官得綜合行為人犯罪 之情節後,決定是否宣告緩刑或附加如何之負擔或條件,並依其所形成之 心證決定於主文內宣示具體、明確之負擔或條件;檢察官僅得依法官「已 確認之具體、明確之負擔或條件」加以執行,並不得補充法院之判決主文 決定何時、如何之期間履行附加之負擔或條件,否則,此舉不僅使憲法所 規範之「法官保留原則」受到侵蝕,法院裁判確定力之基礎亦將受到嚴重 之破壞,基此所為之判決,並極易導致宣告刑之內容發生法律上之不確定 性,造成戕害裁判確定力之後果。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2 月 01 日
裁判要旨:
重傷害定義的適用與涵攝既使用如此多的不確定法律概念,而使標準不明 的情況,基於罪刑法定原則,應儘可能透過類型化使其明確化。為與醫學 機能觀點相互對應,並提出一般性的適用標準,有關「毀敗或嚴重減損一 肢以上之機能」的認定,「身心障礙者鑑定作業辦法」及衛生福利部所訂 定的身心障礙者鑑定表所為的殘障鑑定,雖不得作為唯一的認定標準,但 該鑑定表所作的分類與判斷標準,仍不失作為建立類型化的參考準據。參 照身心障礙者鑑定表的規定,「肢體障礙」依其嚴重程度可分為三類:重 度、中度及輕度,並區分上肢、下肢而有不同的肢體障礙判斷標準,其中 的「輕度肢體障礙」即相當於刑法上所謂的「嚴重減損」標準。而依照身 心障礙者鑑定表的判定,在上肢部分,不僅「一上肢的拇指及食指欠缺或 機能全廢者,或有顯著障礙者」、「一上肢三指欠缺或機能全廢或顯著障 礙,其中包括拇指或食指者」、「兩上肢拇指機能有顯著障礙者」屬於「 輕度肢體障礙」,「一上肢機能顯著障礙者」也應包括在內;至於在下肢 部分,「一下肢自踝關節以上欠缺者」、「一下肢的機能顯著障礙者」、 「兩下肢的全部腳趾欠缺或機能全廢者」、「一下肢的股關節或膝關節的 機能全廢或有顯著障礙者」,均屬於「輕度肢體障礙」,都相當於刑法上 所謂的「嚴重減損」標準。前述身心障礙者鑑定表的判定標準,即與我國 司法實務:「第二指為手之一部,因傷害結果,不能伸屈自如,雖與手之 機能有關,然僅係該指喪失活動力,尚非毀敗全肢之機能」、「手之作用 全在於指,上訴人將被害人左手大指、食指、中指砍傷斷落,其殘餘之無 名指、小指即失其效用,自不能謂非達於毀敗一肢機能之程度」的見解, 相互吻合。 裁判法院:臺灣高等法院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1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按刑事訴訟法第 370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由被告上訴或為被告之利 益而上訴者,第二審法院不得諭知較重於原審判決之刑。」此即所謂不利 益變更禁止之原則。惟其所稱:「第二審法院不得諭知較重於原審判決之 刑」,係指第二審法院依同法第 369 條第 1 項前段規定,認為由被告 提起或為被告之利益而提起之第二審上訴有理由,或其上訴雖無理由,但 原判不當或違法,而將第一審判決經上訴之部分撤銷,就該案件自為第二 審判決者而言,不包括同法第 369 條第 2 項所定:「第二審法院因原 審判決未諭知管轄錯誤係不當而撤銷之者,如第二審法院有第一審管轄權 ,應為第一審之判決。」之情形。因於後者,第二審法院所為之判決,係 基於其管轄權所為之「第一審判決」,而非「第二審判決」,不生與原無 管轄權之下級審錯誤判決比較輕重之問題,自與上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 之規定無涉,此乃當然之法理。又刑事訴訟法第 455 條之 1 第 3 項 規定,對於簡易判決之上訴,準用同法第三編第一章及第二章除第 361 條外之規定。是管轄第二審之地方法院合議庭受理簡易判決上訴案件,經 認案件有刑事訴訟法第 452 條所定第一審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而不得適 用簡易程序審判之情形者,依同法第 455 條之 1 第 3 項準用同法第 369 條第 2 項之規定意旨,應由該地方法院合議庭撤銷原簡易判決,逕 依通常程序審判,所為之判決,應屬於「第一審判決」(本院 91 年台非 字第 21 號判例意旨參考)。地方法院合議庭於此情形所為之判決,既屬 「第一審」判決,而非「第二審」判決,即與同法第 369 條第 2 項所 定自為「第一審判決」之性質相同,縱原簡易判決係由被告提起或為被告 之利益而提起上訴者,仍無上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則規定之適用。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11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按刑事訴訟法第三百七十條第一項前段規定:「由被告上訴或為被告之利 益而上訴者,第二審法院不得諭知較重於原審判決之刑。」此即所謂不利 益變更禁止之原則。惟其所稱:「第二審法院不得諭知較重於原審判決之 刑」,係指第二審法院依同法第三百六十九條第一項前段規定,認為由被 告提起或為被告之利益而提起之第二審上訴有理由,或其上訴雖無理由, 但原判不當或違法,而將第一審判決經上訴之部分撤銷,就該案件自為第 二審判決者而言,不包括同法第三百六十九條第二項所定:「第二審法院 因原審判決未諭知管轄錯誤係不當而撤銷之者,如第二審法院有第一審管 轄權,應為第一審之判決。」之情形。因於後者,第二審法院所為之判決 ,係基於其管轄權所為之「第一審判決」,而非「第二審判決」,不生與 原無管轄權之下級審錯誤判決比較輕重之問題,自與上開不利益變更禁止 原則之規定無涉,此乃當然之法理。又刑事訴訟法第四百五十五條之一第 三項規定,對於簡易判決之上訴,準用同法第三編第一章及第二章除第三 百六十一條外之規定。是管轄第二審之地方法院合議庭受理簡易判決上訴 案件,經認案件有刑事訴訟法第四百五十二條所定第一審應適用通常程序 審判而不得適用簡易程序審判之情形者,依同法第四百五十五條之一第三 項準用同法第三百六十九條第二項之規定意旨,應由該地方法院合議庭撤 銷原簡易判決,逕依通常程序審判,所為之判決,應屬於「第一審判決」 (本院九十一年台非字第二一號判例意旨參考)。地方法院合議庭於此情 形所為之判決,既屬「第一審」判決,而非「第二審」判決,即與同法第 三百六十九條第二項所定自為「第一審判決」之性質相同,縱原簡易判決 係由被告提起或為被告之利益而提起上訴者,仍無上開不利益變更禁止原 則規定之適用。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104 年 03 月 20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 185 條之 3 第 2 項乃結合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 0.05 以 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罪及過失致人於死罪或過失傷害致人重傷罪之構成 要件,合為一獨立規範構成要件之特別處罰規定,而成為一加重結果犯之 處罰類型,以行為人對於基本(酒駕)行為有故意,對於加重結果(致死 或致重傷)有過失,始令其負該加重結果之責,則倘被害人為兒童或少年 ,因對其造成侵害之行為係屬加重結果部分之過失肇事犯行,而非屬基本 行為之血液中酒精濃度達百分之 0.05 以上而駕駛動力交通工具犯行,故 法院尚難僅因立法者以加重結果犯之處罰類型規範,即遽認符合兒童及少 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 112 條第 1 項前段「成年人故意對兒童及少年 犯罪者」之要件而加重其刑。 裁判法院:臺灣屏東地方法院
|
|
裁判案由:
變造電子票證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2 年 02 月 26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 201 條之 1 第 1 項之供行使之用之法定意圖,係指行為人偽 造或變造的目的乃在於使其偽造物或變造物得以在經濟交易活動中充當簽 帳、提款、轉帳或支付工具憑證之用。行為人只要具有上述的心意趨向, 即具有此法定意圖。至於偽造或變造後是否果真持之使用,則與此意圖之 成立無關,且行為人的不法意圖就係供自己行使之用,抑或供他人行使之 用,亦在所不問。查悠遊卡乃告訴人悠遊卡公司依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 所發行之電子票證,而依該條例第 3 條第 1 款之規定,所謂電子票證 係指以電子、磁力或光學形式儲存金錢價值,並含有資料儲存或計算功能 之晶片、卡片、憑證或其他形式之載具,作為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工具,可 見悠遊卡亦屬刑法第 201 條之 1 第 1 項所定作為支付工具之儲值卡 。又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偽造、變造或未經主 管機關核准發行本條例所規定之電子票證者,其行為負責人處 1 年以上 10 年以下有期徒刑,得併科新臺幣 1,000 萬元以上 2 億元以下罰金 。其犯罪所得達新臺幣 1 億元以上者,處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得併科 新臺幣 2,500 萬元以上 5 億元以下罰金」,係針對偽造或變造依上開 條例發行之電子票證行為,所為處罰之特別規定,則依特別法優先於普通 法之法規競合原則,即應從電子票證發行管理條例第 30 條第 1 項規定 處斷,無再適用刑法第 201 條之 1 第 1 項之餘地。本案悠遊卡內儲 存有金錢價值,可供作多用途支付使用之工具,在相當範圍內與一般貨幣 並無二致,是行使經變造儲值金額之悠遊卡,亦應認併含有詐欺性質,是 被告二人上開行使變造悠遊卡之行為,即不另論以詐欺罪。 裁判法院:臺灣士林地方法院
|
|
裁判案由:
違反藥事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101 年 12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廢棄物清理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10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證券交易法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9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6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森林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5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選舉罷免法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4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貪污治罪條例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3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反野生動物保育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100 年 01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4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偽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3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9 年 01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森林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1 月 24 日
|
裁判案由:
違反電業法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9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8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聲明異議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7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著作權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7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6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傷害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6 月 0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著作權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5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5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5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詐欺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4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商標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3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2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偽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1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聲明異議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01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8 月 12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6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商標法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7 年 04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2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著作權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10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傷害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4 月 24 日
|
裁判案由:
證券投資信託及顧問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3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貪污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2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6 年 01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10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著作權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7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1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聲請撤銷緩刑
裁判日期:
民國 95 年 01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2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10 月 04 日
|
|
裁判案由:
聲請提審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盜匪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3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懲治走私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2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2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檢察官聲請假釋期中付保護管束
裁判日期:
民國 93 年 11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恐嚇取財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12 月 18 日
裁判要旨:
我國刑法採刑罰與保安處分雙軌制度,在刑罰之外,特設保安處分專章 ( 第十二章) ,對於具有犯罪危險性者施以矯正、教育、治療等適當處分, 以防止其再犯,危害社會安全。刑法第八十七條規定:「因心神喪失而不 罰者,得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 (第一項) 。因精神耗弱或瘖啞而減輕 其刑者,得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後,令入相當處所,施以監護 (第二項 ) ……」該條所定之監護處分,性質上有監禁與保護之雙重意義,一方面 使受處分人與社會隔離,以免危害社會;他方面給予適當治療,使其回歸 社會生活。是因精神耗弱而減輕其刑者,法院衡酌行為人之危險性,認為 有危害公安之虞,為達到防衛社會之目的,有對其採取隔離、保護與治療 措施之必要,即得一併宣告監護處分。而緩刑之宣告,旨在藉由刑之執行 猶豫,給予被告自新之機會,以避免短期自由刑之流弊;與監護處分重在 消滅被告之危險性格,以防衛社會之安全,二者之目的及功能,並不相同 。又刑法第九十三條規定:「受緩刑之宣告者,在緩刑期內得付保護管束 (第一項) ……違反保護管束規則情節重大者,得撤銷緩刑之宣告或假釋 (第三項) 」,所定在緩刑期內付保護管束,其作用在於落實緩刑制度, 透過保護管束之執行,觀察受刑人之表現及暫不執行刑罰之成效,配合撤 銷緩刑宣告之規定,強化惕勵自新之效果。宣告緩刑是否一併諭知付保護 管束,以加強緩刑之功能,法院有自由裁量之權,該條第一項旨在揭明法 院於宣告緩刑時,得一併對被告施以保護管束處分,以促使其改過自新, 並非限制法院僅能諭知付保護管束而不能一併宣告監護處分,此觀同法第 八十七條並無除外之規定即明。況心神喪失人之行為,不罰;精神耗弱人 之行為,僅得減輕其刑 (刑法第十九條) ,比較刑法第八十七條第一項與 第二項,對於心神喪失不負刑事責任者,仍得施以監護處分,倘認對於精 神耗弱經課予刑責者,反不得施以監護處分,亦顯失均衡,當非立法之本 意。次查刑法第八十七條第二項之監護處分,本即於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 後執行之,緩刑期內自不能施以監護。而受緩刑之宣告,如有同法第七十 五條第一項所列情形之一者,撤銷其宣告,仍執行原宣告刑。是對於精神 耗弱而減輕其刑者宣告緩刑,將來既有撤銷緩刑宣告執行刑罰之可能,法 院衡酌行為人之危險性,認為欲達到防衛社會之目的,有對其採取隔離、 保護與治療措施之必要,自得一併宣告監護處分,不生違背法令之問題。
|
|
裁判案由:
賭博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9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2 月 27 日
|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92 年 01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秘密
裁判日期:
民國 91 年 03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10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著作權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8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森林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5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強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3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入出國及移民法
裁判日期:
民國 90 年 01 月 30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2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強盜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10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8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搶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懲治盜匪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7 月 0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6 月 08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5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4 月 17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3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重利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1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9 年 01 月 14 日
|
裁判案由:
殺人未遂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2 月 28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過失致死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29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10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貨幣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7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公共危險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5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8 年 01 月 06 日
|
|
裁判案由:
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妨害公務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10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竊佔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9 月 10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7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走私條例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4 月 18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6 年 03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2 月 19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盜匪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9 月 26 日
|
|
裁判案由:
誣告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14 日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贓物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07 日
|
|
裁判案由:
贓物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5 月 0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重利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3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2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恐嚇取財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01 月 15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21 日
|
|
裁判案由:
恐嚇取財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2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野生動物保育法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27 日
|
|
裁判案由:
誣告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1 月 16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10 月 24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有價證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1 日
|
|
裁判案由:
業務侵占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23 日
|
|
裁判案由:
搶奪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8 月 22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5 月 25 日
|
|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20 日
|
|
裁判案由:
遺棄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3 月 09 日
|
|
裁判案由:
竊佔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13 日
|
|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1 月 12 日
|
裁判案由:
詐欺
裁判日期:
民國 81 年 08 月 31 日
|
|
裁判案由:
過失致人於死
裁判日期:
民國 78 年 03 月 16 日
裁判要旨:
刑法上所稱「業務」係以事實上執行業務者為準;而從事駕駛業務之人, 又指實際以從事駕駛為其主要社會經濟活動即稱相當,與行為人所持為何 種類駕駛執照之交通行政管理上之資格認定無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