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第60條
酌量減輕二


1.依法律加重或減輕者,仍得依前條之規定酌量減輕其刑。


 
裁判案由:
偽造文書等案件
裁判日期:
民國 98 年 10 月 19 日
 
裁判案由:
竊盜
裁判日期:
民國 94 年 09 月 08 日
 
裁判案由:
貪污
裁判日期:
民國 85 年 11 月 28 日
 
裁判案由:
擄人勒贖
裁判日期:
民國 84 年 09 月 18 日
 
裁判案由:
殺人
裁判日期:
民國 34 年 07 月 09 日
裁判要旨:
法律適用上所謂特別法優於普通法之原則,係指特別法之適用有排斥普通 法之適用者而言,減刑辦法上之減刑,與刑法上各種規定之減刑(即法律 上之減輕、裁判上之減輕與特別減輕),均得依刑法第六十條同時適用, 並不能謂減刑辦法有排他性可言,且刑法第六十條為一種注意條文,其已 依法律減輕者,如認為情堪憫恕,仍得依該條遞減之,即已依他種法律加 重者,亦仍得依該條減輕,不過應受第七十一條之適用耳。至關於量刑之 標準,除審酌一切情狀及注意刑法第五十七條所列各款事項外,並審酌犯 情可恕,得依同法第五十九條減輕至法定刑以外之刑,自不受變更罪名之 拘束,如第一審論以較輕之罪,而第二審變更法條改為較重之罪,其量刑 較第一審所科處者為輕,果屬裁量未致失平,亦不能指為違法。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案由:
恐嚇
裁判日期:
民國 29 年 04 月 25 日
裁判要旨:
依刑法第二條第一項但書應適用裁判前有利於行為人之法律時,固以整個 適用舊法為原則,但刑之易科事關執行,罰金易科監禁既為現行法所不採 ,即應依刑法易服勞役始為適當,原判決乃更為易科監禁之諭知,在現行 獄制已無依法執行之餘地,自應撤銷改判。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案由:
行使偽造公文書
裁判日期:
民國 27 年 07 月 07 日
裁判要旨:
上訴人等所偽造者為某甲之斷賣契,而非某某縣政府之契尾,雖以偽契投 稅取得契尾,應構成刑法第二百十四條明知為不實之事項而使公務員登載 於職務上所掌之公文書足以生損害於他人之罪,但該契尾既係某某縣政府 所發,並非由上訴人等所偽造,則仍為真正之公文書。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105 年 8 月 16 日 105 年度第 13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案號加列地方簡稱。 原案號 27 年上字第 117 號改為 27 年渝上字第 117 號。 2.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案由:
偽造商標等罪
裁判日期:
民國 26 年 06 月 22 日
裁判要旨:
仿造商標,祇以製造類似之商標可使一般人誤認為真正商標為已足。上訴 人等鈐用之三金錢商標,雖無圈帶,然其金錢之個數平排之形狀等,均與 某號之三金錢嘜商標相類似,實足以使一般人誤認為即係該號之出品,自 不得謂非仿造。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民國 108 年 1 月 4 日修正,108 年 7 月 4 日 施行之法院組織法第 57 條之 1 第 2 項,其效力與未經選編為判例 之最高法院裁判相同。
 
裁判日期:
民國 21 年 01 月 01 日
裁判要旨:
刑法第六十條第三款所載因犯罪所得之物,按照同法第六十二條第一項後 段規定,以屬於犯人者為限,始得沒收,則第三人對於該物在法律上得主 張權利者,自不在得沒收之列。
編  註:
1.本則判例,依據最高法院民國 106 年 5 月 23 日 106 年度第 6 次刑事庭會議決議,不再援用。 不再援用理由:法律已修正,本則判例不合時宜,不再援用。 2.本則判例無裁判全文可資參考。